三、溫潤養(yǎng)脾的雜糧:調理腸胃,穩(wěn)渡秋涼
白露后晝夜溫差大,腸胃容易受刺激,吃些溫潤的雜糧,既能調理腸胃,又能為身體提供能量,增強抵抗力。
1、糯米
糯米性溫,能補中益氣、健脾暖胃,白露后喝一碗糯米粥,既能暖身,又能幫腸胃抵御寒涼。不過糯米不易消化,消化功能弱的人要控制食量,避免腹脹。
2、芝麻
芝麻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尤其是黑芝麻,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能滋養(yǎng)皮膚、緩解干燥。可以把芝麻磨成粉,加在粥里或做成芝麻糊,方便又營養(yǎng)。
知道了“該吃什么”,還要清楚“該避什么”。白露飲食有不少講究,若不注意,可能會加重身體不適,影響?zhàn)B生效果。
1.忌貪涼:少碰生冷食物,避免腸胃“受傷”
白露后氣溫下降,尤其是夜晚涼意明顯,人體脾胃功能會逐漸減弱,此時若還像夏天一樣吃冰淇淋、冰飲料、生魚片等生冷食物,很容易刺激腸胃,引發(fā)腹痛、腹瀉等問題。即使白天有點熱,也盡量喝溫水,吃常溫的水果,避免腸胃“受涼”。另外,剛從冰箱拿出來的食物,別直接吃,放至室溫后再食用,減少對腸胃的刺激。
2.忌“燥”:遠離辛辣、油炸,減少秋燥困擾
秋燥本身就容易讓人口干、喉嚨痛,若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比如辣椒、火鍋、炸雞等,會進一步加重體內的“火氣”,導致秋燥癥狀更明顯,甚至引發(fā)便秘、口腔潰瘍等問題。白露飲食應以“清淡、溫潤”為主,烹飪方式多選擇蒸、煮、燉,少用煎、炸、烤,減少對身體的刺激。
3.忌過量:滋補要適度,避免“虛不受補”
白露后很多人會想著“貼秋膘”滋補身體,但滋補也要講究“適度”,若一次性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大量海鮮等,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還可能導致體內濕熱積聚,出現(xiàn)上火、消化不良等情況。尤其是本身脾胃虛弱的人,更要“循序漸進”,先從清淡的雜糧、蔬菜開始,再逐漸增加肉類、滋補食材的攝入,讓身體慢慢適應。
4.忌盲目跟風:根據(jù)體質選食材,養(yǎng)生更精準
不同體質的人,在白露時節(jié)的飲食需求也不同,不能盲目跟著別人吃,否則可能適得其反。比如體質偏熱、容易上火的人,要少吃龍眼、糯米等偏溫性的食物,多吃雪梨、銀耳等滋陰潤燥的食材;而體質偏寒、容易怕冷的人,則可以適當多吃點溫性的山藥、鴨肉,少碰雪梨、蓮子等偏涼的食物。另外,過敏體質的人要注意,白露后海鮮類食材可能更容易引發(fā)過敏,食用前要謹慎。
白露時節(jié)的飲食,關鍵在于“順應季節(jié)、貼合體質”,既要吃對應季食材來潤燥養(yǎng)生,也要避開飲食禁忌,不給身體添麻煩。希望這份飲食指南能幫大家在秋日里吃得健康、過得舒心,平穩(wěn)度過這個詩意又涼爽的節(ji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