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針對不同重癥中暑類型的處理
熱痙攣:對于出現熱痙攣的患者,應立即停止活動,讓其平臥休息,同時補充含鹽飲料。若痙攣癥狀較為嚴重,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解痙藥物,如苯巴比妥鈉等。
熱衰竭:熱衰竭患者應盡快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平臥并抬高下肢,以增加腦部血液供應。同時,根據患者情況補充水分和鹽分,若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出現血壓下降等情況,應及時送往醫(yī)院進行靜脈補液治療。
熱射?。?/strong>熱射病患者病情危急,在進行物理降溫的同時,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送往醫(yī)院救治。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呼吸、脈搏、體溫等,若患者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三、中暑急救的注意事項
在進行中暑急救時,還需注意以下事項,避免因不當操作加重患者病情。
不要在患者體溫未得到有效控制前,強行喂服藥物或食物,以免引起嘔吐、誤吸等情況。對于重癥中暑患者,不要使用酒精擦浴,因為酒精可能會通過皮膚吸收,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
在急救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體溫、脈搏、呼吸、意識狀態(tài)等。若患者癥狀持續(xù)加重,如體溫持續(xù)升高、意識逐漸模糊、出現抽搐等,應立即送往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四、中暑的預防措施
預防中暑比急救更為重要,在高溫天氣下,可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進行戶外活動,如需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如戴遮陽帽、太陽鏡,涂抹防曬霜,穿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同時,要隨身攜帶清涼解暑飲料和急救藥品,如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
在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或活動時,要注意勞逸結合,每隔一段時間就到陰涼處休息片刻,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保持室內通風,可使用空調、風扇等設備降低室內溫度,營造舒適的環(huán)境。
此外,對于老年人、兒童、孕婦、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的人群,由于其身體抵抗力較弱,更容易發(fā)生中暑,應特別注意加強防護,避免在高溫環(huán)境中長時間停留。
總之,中暑急救需要快速、準確、科學的操作,同時,日常生活中做好預防措施,能有效減少中暑的發(fā)生。掌握中暑急救知識,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在他人需要時伸出援手,共同應對高溫帶來的健康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