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醫(yī)學及關節(jié)鏡外科亞專業(yè)主任,華醫(yī)學會運動醫(yī)療分會上肢學組青年委員,中國醫(yī)藥教育協(xié)會肩肘運動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骨科醫(yī)師協(xié)會運動醫(yī)學專業(yè)學組副組長,河南省骨科學會關節(jié)鏡學組秘書,河南省運動醫(yī)療分會委員,APKASS(亞太膝關節(jié)、關節(jié)鏡及運動醫(yī)學學會)會員,ISAKOS(國際關節(jié)鏡、膝關節(jié)外科與骨科運動醫(yī)學學會)會員。
從事骨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10余年。專注于關節(jié)鏡微創(chuàng)診療技術。 擅長診治肩袖損傷、肩關節(jié)脫位、膝關節(jié)半月板損傷、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損傷、髕骨脫位、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等關節(jié)疾病。
發(fā)表SCI論文2篇,核心及國家級期刊論文10余篇,參與省、廳級科技攻關項目4項,獲省、廳級科研成果獎2項。
展開-
Q 骨折吃什么長骨頭快A 骨折后需通過攝入蛋白質類、鈣含量豐富、維生素類食物及含鋅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來促進恢復,蛋白質類食物助骨折修復,鈣含量豐富食物助骨骼組成,維生素類食物助膠原蛋白合成與鈣吸收,鋅鐵等微量元素也利于骨折愈合,兒童和老年人可通過相應食物獲取以滿足需求促進恢復。 鈣含量豐富的食物 鈣是骨骼的主要組成成分,牛奶是鈣的優(yōu)質來源,每100毫升牛奶約含104毫克鈣,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豆制品如每100克北豆腐約含164毫克鈣,黃豆每100克鈣含量可達227毫克。蝦皮的鈣含量極高,每100克蝦皮約含991毫克鈣。兒童處于骨骼快速生長階段,對鈣需求大,多喝牛奶、吃豆制品可滿足鈣需求;老年人鈣流失較多,通過攝入高鈣食物能預防骨質疏松,輔助骨折愈合。 維生素類食物 維生素C有助于膠原蛋白合成,對骨折修復有幫助,柑橘類水果如橙子,每100克含維生素C約33毫克,草莓每100克含維生素C約47毫克,獼猴桃每100克含維生素C約62毫克。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深海魚類如三文魚,每100克含維生素D約450國際單位,動物肝臟如每100克豬肝含維生素D約497國際單位。兒童骨折后,適當攝入富含維生素C和D的食物能促進骨骼周圍軟組織修復及鈣的吸收利用;老年人骨折后,維生素D的補充能提高鈣的利用率,幫助骨折部位更好恢復。 其他營養(yǎng)物質 鋅、鐵等微量元素對骨折愈合也有一定作用。含鋅較多的食物有牡蠣,每100克牡蠣含鋅約71.2毫克,瘦肉中也含有一定量鋅。含鐵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臟,每100克豬肝含鐵約22.6毫克,菠菜每100克含鐵約2.9毫克。兒童和老年人在骨折后,保證這些微量元素的攝入,可通過均衡飲食來實現(xiàn),以維持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促進骨折愈合過程。例如兒童可以通過吃瘦肉、動物肝臟等獲取鋅和鐵,老年人則可選擇合適的食物來補充,維持身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利于骨折修復。2025-09-08 16:43:57 -
Q 肩關節(jié)脫位復位技巧A 肩關節(jié)脫位有足蹬法(適用于大多成年患者,仰臥、術者操作)、科氏法(適用于肌肉發(fā)達成年患者,仰臥、特定操作步驟)、牽引推拿法(適用于肌肉特別緊張患者,仰臥、助手與術者配合操作)等手法復位方式,復位后要X線檢查,用三角巾固定3周左右,兒童固定2-3周且輕柔操作,老年人要注意固定穩(wěn)定性及預防并發(fā)癥、定期復查。 適用人群:適用于大多數(shù)成年患者。 操作步驟:患者仰臥,術者位于患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側腋窩,以足跟作為支點頂住腋部,雙手同時向遠端牽引患肢,逐漸內收、內旋上肢,利用足跟的杠桿作用將肱骨頭擠入關節(jié)盂內。復位時可聽到彈響,提示復位成功。 科氏法(Kocher法) 適用人群:適用于肌肉較發(fā)達的成年患者。 操作步驟: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握住腕部,使肘關節(jié)屈曲90°,然后將上臂外展、外旋,再向內收、內旋,將患肢手掌搭在對側肩部,若能完成此動作則提示復位。操作過程中需注意逐漸施加力量,避免暴力導致周圍組織損傷。 牽引推拿法 適用人群:對于肌肉特別緊張的患者可采用此方法。 操作步驟:患者仰臥,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術者用布單套住患肢手腕部向外下方牽引,持續(xù)牽引一段時間后,術者用手推拿肱骨頭使其復位。 肩關節(jié)脫位復位后的處理 復位成功后需進行X線檢查明確復位情況,然后用三角巾將患肢固定于胸前,一般固定3周左右。固定期間要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防止肩關節(jié)僵硬,但需避免過度活動導致再脫位。對于兒童肩關節(jié)脫位,由于兒童的解剖結構特點,復位時更需輕柔操作,可采用輕柔的手法復位,且固定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固定2-3周即可,固定期間要密切觀察患肢血液循環(huán)等情況。對于老年人肩關節(jié)脫位,因老年人常伴有骨質疏松等情況,復位后更要注意固定的穩(wěn)定性,同時需注意預防并發(fā)癥,如肩袖損傷等,定期復查了解恢復情況。2025-09-08 16:38:02 -
Q 半夜腰痛什么原因A 腰痛可因腰椎間盤退變損傷等致腰椎間盤突出癥(常見中青年人且與長期腰部負荷過重相關)、長期肌肉疲勞慢性損傷致腰肌勞損(常見伏案工作及重體力勞動者)、好發(fā)青壯年有家族遺傳傾向炎癥累及脊柱致的強直性脊柱炎、細菌感染及飲水少等致的腎盂腎炎、結石移動及體位變化致的腎結石、婦科炎癥牽涉的婦科疾病、長期不良睡姿致肌肉緊張的睡眠姿勢不當?shù)纫l(fā)。 一、腰椎間盤突出癥 多因腰椎間盤退變、損傷等導致,長期久坐、彎腰勞作等生活方式易誘發(fā)。退變的椎間盤刺激周圍神經(jīng),夜間休息時姿勢不當可加重對神經(jīng)的刺激,引發(fā)腰部疼痛,常見于中青年人,與長期腰部負荷過重相關。 二、腰肌勞損 長期腰部肌肉疲勞、慢性損傷未恢復,腰部肌肉存在慢性炎癥。夜間睡眠時肌肉放松不充分或姿勢不良,會使炎癥物質積累,刺激神經(jīng)末梢引發(fā)疼痛,常見于長期伏案工作、重體力勞動者。 三、強直性脊柱炎 好發(fā)于16-30歲青壯年,有一定家族遺傳傾向。炎癥累及脊柱,夜間休息時炎性物質積聚,疼痛較為明顯,活動后可稍緩解,男性發(fā)病多于女性。 四、腎臟疾病 (一)腎盂腎炎 細菌感染累及腎盂等部位,炎癥刺激腰部組織。夜間人體代謝減慢,尿液濃縮刺激炎癥部位,可引發(fā)腰部疼痛,個人衛(wèi)生不佳、飲水過少等生活方式易增加發(fā)病風險。 (二)腎結石 腎臟內結石移動時,可引發(fā)腰部絞痛,夜間臥床體位變化易誘發(fā)結石移動,從而導致腰痛,與飲水少、高鈣飲食等生活方式相關。 五、婦科疾病 女性患者可能因盆腔炎等,炎癥刺激盆腔組織,通過神經(jīng)牽涉引發(fā)腰部疼痛,夜間身體放松時,炎癥反應相對更易被感知,與女性生殖系統(tǒng)健康狀況及個人衛(wèi)生等因素有關。 六、睡眠姿勢不當 長期保持不良睡姿,如脊柱扭曲、腰部過度彎曲等,會使腰部肌肉持續(xù)緊張,血液循環(huán)不暢,晨起時出現(xiàn)腰痛,與個人睡眠習慣密切相關。2025-09-08 16:25:02 -
Q 輕微骨折可以熱敷嗎A 輕微骨折早期48小時內不建議熱敷,48小時后可適當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與消腫、緩解疼痛;不同人群熱敷需注意,兒童要注意溫度和時間,老年人要考慮基礎疾病,特殊病史人群需謹慎。 輕微骨折48小時后可適當熱敷 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與消腫:受傷48小時后,出血基本停止,炎性反應處于相對穩(wěn)定階段,此時熱敷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有助于減輕腫脹。例如有研究表明,適當?shù)臒岱竽軌蚋纳凭植拷M織的血液供應,為組織修復提供更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 緩解疼痛:熱敷可以使肌肉放松,減輕肌肉痙攣,從而緩解骨折部位因肌肉緊張等引起的疼痛。通過溫熱刺激,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斷疼痛信號的傳導,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不同人群輕微骨折熱敷需注意的事項 兒童:兒童骨折后熱敷要特別注意溫度和時間。兒童皮膚相對嬌嫩,對溫度的感知和耐受與成人不同,熱敷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控制在40℃-45℃左右,時間也不宜過長,每次15-20分鐘即可。因為兒童骨折后恢復相對較快,但皮膚等組織較為脆弱,過熱或過長時間熱敷可能會造成皮膚燙傷等情況。同時要密切觀察兒童熱敷后的反應,如有不適需立即停止熱敷。 老年人:老年人骨折后熱敷時,要考慮其可能存在的基礎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由于外周神經(jīng)病變等原因,對溫度的感覺不敏感,更容易在熱敷時發(fā)生燙傷。所以老年人熱敷時除了要注意溫度和時間外,家人要加強看護,確保熱敷安全。并且老年人骨折恢復相對較慢,熱敷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但要結合整體的治療方案進行綜合處理。 特殊病史人群:如果骨折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等,熱敷時要謹慎。因為熱敷會使血管擴張,可能導致血壓波動等情況。對于這類人群,在進行熱敷前最好咨詢醫(yī)生意見,選擇合適的熱敷方式和時間,以避免對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不良影響。2025-09-08 16:19:03 -
Q 腱鞘炎的病因有哪些A 腱鞘炎病因主要有過度勞損(包括多見于手工勞動者等及生活中長時間抱孩子等重復性動作)、外傷(包括急性外傷及慢性損傷積累)、疾病因素(包括類風濕關節(jié)炎累及腱鞘及鄰近組織感染蔓延至腱鞘)。 過度勞損 年齡與性別因素:多見于手工勞動者、樂器演奏者、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的人群等。例如,長期從事織毛衣、打字、彈奏鋼琴等工作的人,手部頻繁進行重復的動作,手部的肌腱和腱鞘不斷摩擦,容易引發(fā)腱鞘炎。在年齡方面,中老年人由于肌腱退變等原因,也相對更容易出現(xiàn)過度勞損導致的腱鞘炎。女性在一些需要精細手部動作的工作中可能接觸較多,也是腱鞘炎的易發(fā)人群之一。 生活方式影響:日常生活中長時間抱孩子、做家務等重復性手部動作,也可能引起腱鞘炎。比如長時間抱嬰幼兒的母親,手部手腕部肌腱腱鞘反復摩擦,增加了患腱鞘炎的風險。 外傷 急性外傷:手部受到急性的外力損傷,如扭傷、挫傷等,可能直接導致腱鞘的損傷,引發(fā)炎癥反應。例如手部在運動過程中突然受到撞擊,造成腱鞘的急性損傷,進而引發(fā)腱鞘炎。 慢性損傷積累:長期的輕微外傷積累,也會使腱鞘逐漸發(fā)生炎癥、增生等改變。比如長期從事需要手部反復屈伸的工作,雖然每次損傷很輕微,但多次積累后就容易引發(fā)腱鞘炎。 疾病因素 類風濕關節(jié)炎: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會累及關節(jié)滑膜,也可影響腱鞘。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攻擊關節(jié)組織,包括腱鞘,導致腱鞘炎癥、增厚,影響肌腱的正?;瑒樱瑥亩l(fā)腱鞘炎。 感染:鄰近組織的感染蔓延至腱鞘,可引起腱鞘炎。例如手指皮膚感染,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細菌可能通過血液循環(huán)或直接蔓延到腱鞘,引發(fā)腱鞘的感染性炎癥。2025-09-08 15: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