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于北京協和醫(yī)學院,現為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神經科副主任醫(yī)師,具有10多年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癲癇診治的臨床經驗,現為中國抗癲癇協會青年委員。 以第一作者發(fā)表核心期刊及SCI論文10余篇。參與編寫了《臨床腦電圖圖譜》及《癲癇:癲癇發(fā)作、綜合征和治療》,參與翻譯《貝勒醫(yī)學院神經科疑難病例討論》。
展開-
Q 按摩能治失眠嗎A 按摩在一定程度上失可以治療失眠的。 按摩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除緊張狀態(tài)等,這是有利于安定情緒,提高睡眠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療失眠的。 按摩時可選擇相關穴位,例如: ⑴安眠穴:此穴位于耳垂后的凹陷與枕骨下的凹陷連線的中點處,能平肝息風,寧神定志,有效舒緩緊張的情緒,幫助入睡; ⑵神門穴:此穴位于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乃心氣出入之門戶,能養(yǎng)心安神,為治療失眠的主要穴位; ⑶三陰交穴:此穴位于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乃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故能通調肝脾腎之經氣,達到健脾、益腎、養(yǎng)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統(tǒng)攝于脾,受藏于肝,內養(yǎng)于腎,心氣下交,則神志安寧。 按摩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療失眠,但若是嚴重失眠,應及時于醫(yī)院就診治療。2025-04-01 13:04:04 -
Q 腦白質病變能治好嗎A 腦白質病變一般不能治好。腦白質病變會使神經系統(tǒng)功能受到一定損傷,出現智力、視力、聽力、運動等方面的問題,屬于不可逆性損傷。 腦白質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其中聚集了很多的神經纖維,腦白質中的中樞神經細胞的髓鞘損害會引起腦白質病變,常見于年齡較大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煙、酗酒等,也會導致腦白質病變的風險增加。初期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后期可出現記憶力減退、理解能力下降,患者還會出現情感異常,嚴重時可伴隨出現運動、視力及聽力障礙等。 此疾病一經發(fā)現,只能通過藥物控制癥狀,不能徹底治好,所以對于年紀較大,以及患有慢性基礎疾病的人群,應該定時體檢,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日常生活中要保證健康飲食以及良好作息,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預防腦白質病變的出現。2025-04-01 13:04:04 -
Q 什么藥治失眠最好A 由于個體病情差異大,并不存在治療失眠最好的藥物這樣的說法。失眠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中藥、中成藥、西藥方面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癥狀、持續(xù)時間等來綜合評估用藥的。 一、如果失眠,也就是多夢易醒、睡眠時間短癥狀持續(xù)的時間不長,多數對工作、學習、生活影響不是特別大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中醫(yī)??漆槍π缘闹委煟ㄟ^辯證體質針對性選擇適合的方劑,如肝郁脾虛引起的失眠,那么常用柴胡疏肝湯、逍遙丸,如肝膽實火上炎引起的失眠,常用龍膽瀉肝湯。一般治療2-3個療程,會有所改善; 二、可以直接選用中成藥如烏靈膠囊、棗仁膠囊、安神補腦液、百樂眠膠囊; 三、如果失眠嚴重,影響到日常工作、學習、生活,需要到醫(yī)院及時就診,排除病理性原因,西藥可以選用阿普唑侖、地西泮、氯硝西泮等,這類藥必須要醫(yī)院??漆t(yī)生才可開具。2025-04-01 13:04:04 -
Q 腦供血不足頭暈怎么辦A 腦供血不足的時候往往出現頭暈,恰恰說明頭部大腦的動脈血管供血出現問題,從而引起頭暈。頸內動脈系統(tǒng)出現頭暈,引起偏身感覺障礙、偏身運動障礙等等;后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供血不足就會引起眩暈、惡心、嘔吐、運動障礙,出現顱神經病變,引起功能損害。 供血不全的頭暈,恰恰說明病人是缺血的狀態(tài),應該抗凝,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護腦細胞,讓頭暈的癥狀很快恢復。24小時之內很快的能夠恢復,這就是典型的一過性功能障礙供血不足的表現。 超過24小時或更長時間不能恢復的,就不是腦供血不足,很可能是缺血性的固定病灶出現腔梗、血栓、栓塞等等,病人通過影像學可以診斷和鑒別診斷很快確診,采取措施不一樣。 一旦出現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處理起來應該容易辦到,預后應該是很好的,是腦血管病里表現比較輕的一種,預后很好。2025-04-01 13:04:03 -
Q 小中風最佳治療時間是什么時候A 小中風最佳治療時間是出現癥狀及時治療,具體如下: 小中風出現癥狀如一側肢體癱瘓,肢體麻木;突然出現眩暈、惡心及嘔吐,跌倒發(fā)作,短暫性全面遺忘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飲水嗆咳及構音障礙,共濟及平衡障礙及意識障礙等,持續(xù)時間較短,每次約數分鐘或數小時,一般在24小時內即可完全恢復正常。 常有反復發(fā)作史,且每次發(fā)作癥狀及體征基本相似;無任何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和體征,癥狀輕而且由于其能自行緩解這一特性,往往容易被患者及家屬忽視,然而如果發(fā)病時處理不當其發(fā)生中風的概率會有所增加,此時應該引起患者和家屬高度警惕,積極防治。 對小中風的常見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對癥治療,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擴血管藥物等治療。 如果患有小中風,建議及時就診,遵醫(yī)囑治療。2025-04-01 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