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3類人群需“警惕液態(tài)糖”,這類“健康飲品”別踩坑
1.重點高危人群
青少年(骨骼發(fā)育關鍵期,且容易形成喝飲料習慣)、孕婦(高糖可能導致妊娠期糖尿病,影響胎兒健康)、中老年人(代謝能力下降,心血管和骨骼健康易受影響),這三類人群應盡量避免飲用含糖飲料。
2.易被誤解的“隱形糖飲料”
很多人認為“果汁飲料”“乳酸菌飲料”“運動飲料”更健康,實則不然:果汁飲料為口感會添加大量糖,且缺乏水果中的膳食纖維;乳酸菌飲料含糖量常高于可樂;運動飲料的糖分是為運動時快速供能設計,普通人日常飲用會導致糖攝入超標。
四、科學控糖:4個方法幫你遠離液態(tài)糖傷害
1.用“天然飲品”替代含糖飲料
想喝甜的可選擇鮮榨無糖果汁(搭配果肉,保留膳食纖維)、檸檬水、無糖茶(綠茶、紅茶、烏龍茶)、蘇打水,既能滿足口感,又能避免額外糖分攝入。
2.學會看“營養(yǎng)成分表”
購買包裝飲料時,重點關注“碳水化合物”下的“糖”含量,優(yōu)先選擇糖含量為0克的飲品;若含糖,需計算是否在每日推薦量內(nèi)(如某飲料每100毫升含糖8克,一瓶500毫升則含糖40克,已遠超每日上限)。
3.控制飲用頻率和量
若實在想喝含糖飲料,建議每月不超過1-2次,且選擇小包裝(如25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飲用。
4.逐步減少“糖依賴”
若長期喝甜飲料,可先從“半糖”“少糖”開始,逐漸過渡到無糖,讓味蕾慢慢適應低糖口感,減少對甜味的依賴。
控糖不是“完全戒糖”,而是拒絕“不必要的糖”,尤其是液態(tài)糖。別讓一杯杯看似“解渴”的含糖飲料,悄悄毀掉你的健康。從現(xiàn)在開始,把“喝什么”當成和“吃什么”一樣重要的事,用科學的選擇守護身體代謝平衡,才能擁有更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