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軟香甜的面包,是不少人早餐和下午茶的心頭好??捎腥税l(fā)現(xiàn),明明只是偶爾吃個面包解解饞,體重卻悄悄上漲了。吃面包長胖真的是“碳水的鍋”嗎?為什么吃面包會胖?其實背后藏著這4個鮮為人知的原因,搞懂后照著避雷攻略吃,美味與身材可以兼得!
一、吃面包長胖的4個原因
1、隱藏的高熱量“陷阱”
很多人以為面包的熱量只來源于面粉,實則不然。市面上常見的奶油面包、肉松面包、巧克力夾心面包等,為了提升口感和風味,會加入大量的油脂、糖分和高熱量的餡料。一塊巴掌大的奶油面包,油脂含量可能相當于一小勺食用油,糖分也遠超普通主食。而我們在吃面包時,往往會忽略這些額外添加的成分,不知不覺攝入過多熱量。
此外,面包的制作工藝也會影響熱量。經(jīng)過深度烘烤的法式面包、丹麥面包,由于烘烤時間長、溫度高,淀粉發(fā)生美拉德反應,不僅顏色變深,熱量也會升高。再加上這類面包通常會加入大量黃油,每100克的熱量輕松突破400大卡,相當于2-3碗米飯。
2、容易讓人吃超量的“罪魁禍首”
面包的口感柔軟細膩,咀嚼起來不費力,這使得我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相比米飯、面條等主食,面包在口腔中的停留時間較短,大腦接收“吃飽信號”的速度也會變慢。有時候我們吃完一個大面包,還沒感覺到明顯的飽腹感,就又忍不住吃下第二個。
而且,面包常被當作“方便食品”,隨手拿起來就能吃。在追劇、工作時,人們很容易將面包當作零食,一口接一口地吃。這種無意識的進食行為,導致熱量攝入在不知不覺中超標,長胖也就成了必然結(jié)果。
3、營養(yǎng)不均衡的“隱形殺手”
雖然面包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能為身體提供能量,但大多數(shù)面包缺乏膳食纖維、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當我們用面包代替正餐時,很容易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均衡的情況。
身體缺乏膳食纖維,會導致腸道蠕動減緩,引起便秘等問題;缺乏蛋白質(zhì),會影響肌肉的合成和修復,降低基礎代謝率,使身體消耗熱量的能力下降。長期以面包為主食,身體為了維持正常運轉(zhuǎn),會將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轉(zhuǎn)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從而導致體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