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zhì)疏松是一種常見的骨骼疾病,其發(fā)生與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guān)。很多人不知道,炒菜時一個不經(jīng)意的習慣,可能會悄悄奪走食物中的鈣,長期下來會增加家人患骨質(zhì)疏松的風險。炒菜容易犯的錯誤有哪些?了解這個習慣的危害及科學的應對方法,才能更好地守護家人的骨骼健康。
一、炒菜時易致骨質(zhì)疏松的關(guān)鍵習慣
1.炒蔬菜前先焯水且棄掉菜湯
不少人炒綠葉菜時,為了去除草酸或讓菜色更鮮亮,會先將蔬菜焯水,隨后把焯菜的水倒掉。但蔬菜中豐富的鈣、鉀等礦物質(zhì)會溶解在焯菜水中,棄掉菜湯就等于丟失了大量的骨營養(yǎng),長期如此會導致鈣攝入不足。
2.炒菜時加大量鹽
部分人炒菜喜歡多放鹽來提升口感,然而過量的鈉會增加腎臟排泄鈣的量,導致鈣流失加速。研究表明,每天多攝入1克鈉,鈣的流失量就會增加約20毫克,長此以往會破壞骨骼的鈣平衡。
3.蔬菜切后長時間放置
蔬菜切好后若在空氣中久放,其中的維生素C會被氧化流失,而維生素C能促進鈣的吸收。維生素C缺乏會降低鈣的利用率,間接影響骨骼對鈣的儲存,增加骨質(zhì)疏松風險。
二、該習慣損傷骨骼的原理
1.鈣攝入不足直接影響骨密度
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鈣,長期通過棄掉菜湯等方式損失食物中的鈣,會導致人體鈣攝入不足。骨骼為了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會釋放儲存的鈣,久而久之骨量減少,骨密度下降,引發(fā)骨質(zhì)疏松。
2.鈉過量加速鈣流失
人體攝入過多鈉后,腎臟在排出鈉的同時會帶走大量鈣。當鈣流失速度超過吸收速度時,骨骼就會處于“負鈣平衡”狀態(tài),骨基質(zhì)逐漸被破壞,骨骼變得脆弱易折。
3.營養(yǎng)素協(xié)同作用受影響
鈣的吸收需要維生素C、維生素D等營養(yǎng)素的配合,蔬菜久放導致維生素C流失,會降低鈣的吸收率。即使攝入足夠的鈣,無法被有效吸收利用,也難以轉(zhuǎn)化為骨骼所需的營養(yǎng),進而影響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