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體再向右轉(zhuǎn),同時左手經(jīng)腹前向大踏步劃弧至右肩前,手心斜面向后;右手右側(cè)運轉(zhuǎn),手心翻轉(zhuǎn)向右;隨之左腿向左橫跨一步;眼看左手。
(4)同(2)解。
(5)同(3)解。
(6)同(2)解。
要點:身體轉(zhuǎn)動要以腰脊為軸,松腰、松跨,不可忽高忽低。兩臂隨腰的轉(zhuǎn)動而運轉(zhuǎn),要自然圓活,速度要緩慢均勻。下肢移動時,身體重心要穩(wěn)定,兩腳掌先著地再踏實,腳尖向前。眼的視線隨左右手而移動。第三個“云手”的右腳后跟步時,腳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單鞭”動作。
第十一式:單鞭
(1)上體向右轉(zhuǎn),右手隨之向右運轉(zhuǎn),至右側(cè)方時變成勾手;左手經(jīng)腹前向右上劃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內(nèi);身體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腳尖點地;眼看左手。
(2)上體微向左轉(zhuǎn),左腳向左前側(cè)方邁出,右腳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體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時,上體繼續(xù)左轉(zhuǎn),左掌慢慢翻轉(zhuǎn)向前推出,成“單鞭”式。
第十二式:高探馬
(1)右腳跟進半步,身體重心逐漸后移至右腿上;右手變掌,兩手心翻轉(zhuǎn)向上,兩肘微屈;同時身體微向右轉(zhuǎn),左腳跟漸漸離地;眼看左前方。
(2)上體微向左轉(zhuǎn),面向前方;右掌經(jīng)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與眼同高;左手收至左側(cè)腰前,手心向上;同時左腳微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眼看右手。
要點:上體自然正直,雙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換重心時,身體不要有起伏。
第十三式:右蹬腳
(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至右腕背面,兩手相互交叉,隨即向兩側(cè)分開并向下劃弧,手心斜向下;同時左腳提起向左前側(cè)方進步(腳尖略外撇);身體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眼看前方。
(2)兩手由外圈向里圈劃弧,兩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時右腳向左腳向左腳靠攏,腳尖點地;眼平看右前方。
(3)兩臂左右劃弧分開平舉,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時右腿屈膝擔起,右腳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
要點:身體要穩(wěn)定,不可前俯后仰。兩手分開時,腕部與肩齊平。蹬腳時,左腿微屈,右腳尖回勾,勁使在腳跟。分手和蹬腳須協(xié)調(diào)一致。右臂和右腿上下相對。如面向南起勢,蹬腳方向應(yīng)為正東偏南(約30度)。
第十四式:雙峰貫耳
(1)右腿收回,屈膝平舉,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體前,兩手心均翻轉(zhuǎn)向上,兩手同時向下劃弧分落于右膝兩側(cè);眼看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