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中的紫外線雖然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但過度暴露在紫外線下,不僅會讓皮膚曬黑,還可能導致曬傷,出現(xiàn)紅腫、疼痛、脫皮等癥狀,長期下來還會加速皮膚老化,增加皮膚癌的風險。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其實都在讓你不知不覺中被曬黑、曬傷,快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導致曬黑曬傷的行為有哪些?
1、不涂防曬霜就出門
這是導致曬黑曬傷最常見的行為之一。很多人覺得陰天、冬天陽光不強烈,就不需要涂防曬霜,或者只在去海邊、爬山等戶外活動時才涂,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紫外線中的UVA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即使在陰天、霧霾天,也能穿透云層到達皮膚,對皮膚造成傷害;而冬天的紫外線雖然不如夏天強烈,但雪地、冰面會反射大量紫外線,同樣會讓皮膚曬黑曬傷。
此外,有些人出門前雖然涂了防曬霜,但涂抹量不足或沒有及時補涂,也無法起到有效的防護作用。一般來說,每次涂抹防曬霜的量要達到一元硬幣大小,并且每隔2-3小時補涂一次,尤其是在出汗、游泳后,更要及時補涂。
2、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不采取遮擋措施
在戶外長時間活動時,不戴帽子、不穿長袖衣服、不打遮陽傘,會讓皮膚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增加曬黑曬傷的風險。頭部、頸部、手臂等部位的皮膚比較嬌嫩,更容易受到紫外線的傷害。
比如,很多人在戶外跑步、騎車時,為了追求涼爽,只穿短袖短褲,不戴帽子和防曬袖套,這樣很容易讓手臂、腿部曬黑,甚至曬傷。還有些人在海邊游玩時,貪圖方便,不穿防曬衣,也不打遮陽傘,幾個小時下來,皮膚就會被曬得通紅、疼痛。
3、忽視室內紫外線的傷害
很多人認為只有在戶外才會被曬黑曬傷,其實室內也存在紫外線的傷害。陽光可以通過窗戶玻璃進入室內,尤其是朝南的房間,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這段時間,紫外線的強度依然較高。
長期在窗邊工作、學習,或者長時間坐在陽臺上曬太陽,皮膚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導致曬黑、出現(xiàn)色斑等問題。此外,一些人工光源,如日光燈、紫外線消毒燈等,也會發(fā)出少量紫外線,雖然對皮膚的傷害較小,但長期積累下來也會對皮膚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