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擅長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腎臟疾病及地貧、疳積、黃疸等小兒雜病,以及小兒“治未病”調養(yǎng)。
向 Ta 提問
幼承祖父家學,本科碩士畢業(yè)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博士畢業(yè)于南方醫(yī)科大學,先后師從國醫(yī)大師鄧鐵濤鄧老長子廣東省名中醫(yī)鄧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錢新華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醫(yī)院兒科門診急診病房及我院中醫(yī)科工作十多年,臨床經驗豐富?,F兼任中國民族醫(yī)藥學會兒科分會理事,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兒科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曾被聘為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獲得“廣州市優(yōu)秀青年中醫(yī)”、“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實踐教學優(yōu)秀教師”稱號。
展開-
西紅花和藏紅花有什么區(qū)別
西紅花和藏紅花是同一種植物,西紅花又稱藏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月經過多者及出血性患者應避免服用,購買時應選擇正規(guī)渠道并注意辨別真?zhèn)巍?西紅花和藏紅花是同一種植物,沒有區(qū)別。 西紅花又稱藏紅花、番紅花,是鳶尾科番紅花屬的多年生花卉,也是一種常見的香料。它的柱頭(即雌蕊)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主要用于治療血瘀經閉、產后瘀阻腹痛、跌撲損傷、憂郁痞悶、驚悸發(fā)狂等癥。 需要注意的是,西紅花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具有很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月經過多者及出血性患者應避免服用。同時,西紅花的價格較高,市場上存在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情況,在購買時應選擇正規(guī)渠道,并注意辨別真?zhèn)巍?/span>
2025-06-24 16:43:29 -
老鸛草藥膏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老鸛草膏的主要功效是祛濕通絡、續(xù)筋接骨,中醫(yī)用于痹癥、癱瘓等多種病癥的治療,現代研究表明該藥還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但需遵醫(yī)囑使用,過敏者、孕婦等人群需慎用。 老鸛草膏的主要功效是祛濕通絡、續(xù)筋接骨,中醫(yī)主要用于痹癥、癱瘓、麻木及跌打損傷等病癥的治療。現代研究表明,該藥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對多種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老鸛草膏作為一種中藥,其使用需要遵循醫(yī)囑,尤其是對該藥成分過敏者、孕婦以及過敏體質者。此外,兒童、年老體弱者以及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也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若出現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yī)。
2025-06-24 16:43:11 -
郄門穴的功效是什么,位置在哪里
郄門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出自《針灸甲乙經》,具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心痛、心悸、心煩、胸痛、咳血、嘔血、衄血等心系病證,以及疔瘡等。 郄門穴的位置在前臂前區(qū),腕掌側遠端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具體取穴時,先找到大陵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腕關節(jié)連線的中點處),其上方5寸即為郄門穴。 需要注意的是,針刺郄門穴需要由專業(yè)醫(yī)生進行操作,以確保安全和有效。此外,孕婦不宜針刺郄門穴。如果患有某些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等,在進行針灸治療前應告知醫(yī)生,以便醫(yī)生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同時,在針灸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
2025-06-24 16:42:55 -
女人吃花生的功效與作用
女人吃花生具有一定的功效與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補充營養(yǎng):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女人適量食用可以為身體補充營養(yǎng)。 促進生長發(fā)育:花生中的鈣含量較高,女人食用后可促進骨骼發(fā)育,預防骨質疏松。 補血養(yǎng)顏:花生中的鐵元素含量豐富,女人適量食用可以起到補血的作用,使面色紅潤。 增強記憶力:花生中的卵磷脂和腦磷脂含量較高,女人食用后可以營養(yǎng)腦神經,增強記憶力。 需要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具有止血的作用,女人在經期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導致經血過多。此外,花生含有較高的熱量和脂肪,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肥胖,因此建議適量食用。
2025-06-24 16:42:39 -
地錦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地錦草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等功效,含有黃酮類等成分,具有抗菌等作用,用量為9~20g,鮮品可用30~60g,性微寒,味辛平,脾胃虛寒者慎用。 地錦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活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熱毒瀉痢、黃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腫痛、濕熱黃疸、熱毒瀉痢、癰腫疔瘡、蛇蟲咬傷等病癥。地錦草含有黃酮類、沒食子酸、內酯、揮發(fā)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鎮(zhèn)痛、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地錦草一般用量為9~20g,鮮品可用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布患處。地錦草性微寒,味辛平,歸肝、大腸經,脾胃虛寒者慎用。
2025-06-24 16: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