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鼻咽喉疾病、頭頸腫瘤。
向 Ta 提問
-
怎么知道聲帶是否受損
想知道聲帶是否受損,可以通過喉鏡、臨床癥狀等進行判斷。 如果想知道聲帶是否受損,可以通過喉鏡、臨床癥狀等進行判斷。 喉鏡:為一種管徑細、可彎曲的儀器,通過鼻腔置入直達喉部,能更直觀地觀察聲帶表面的形態(tài)、色澤、運動及閉合情況,對聲帶受損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臨床癥狀:聲帶受損可能導致聲音嘶啞、失聲、發(fā)音困難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xiàn)咳嗽、喉部疼痛、呼吸困難等表現(xiàn)。 需要注意的是,進行喉鏡檢查時可能會引起惡心、嘔吐等不適,但通常在可耐受范圍內(nèi)。如果對檢查有疑慮或恐懼心理,可與醫(yī)生充分溝通,了解檢查過程及注意事項,以更好地配合檢查。 此外,對于長期吸煙、過度用嗓、嗓音工作者等人群,應(yīng)注意保護聲帶,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時間講話。如果出現(xiàn)聲音異常等癥狀,應(yīng)及時就醫(yī),以便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2025-06-20 14:48:07 -
咽喉炎完全可以治根嗎
咽喉炎一般難以根治,但通過積極治療與預防感染能避免復發(fā)。急性咽喉炎以抗感染、抗炎治療為主,要依據(jù)病毒或細菌感染對癥用藥。慢性咽炎治療需清除各類致病因素,如戒煙酒、改善工作環(huán)境、積極治療鼻及鼻咽慢性炎癥病灶和相關(guān)全身性疾病,增強體質(zhì)、提升機體免疫力、預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忌口食物主要有:一、辛辣刺激類食物:像辣椒、大蒜、生姜、蔥,還有濃茶、咖啡、煙酒等,會刺激咽部黏膜,加重黏膜充血,不利于咽炎恢復;二、油膩或油炸類食物:比如肥肉、油條等,會損傷咽部黏膜,產(chǎn)生更多痰液;三、過冷或過熱食物:應(yīng)盡量少食用,如冰淇淋、冰西瓜等,會加重咽炎癥狀。 文章主要講述了咽喉炎難以根治但可通過治療和預防避免復發(fā),介紹了急性和慢性咽喉炎的治療要點,以及咽喉炎患者不能吃的三類食物。
2025-06-20 14:46:45 -
洗鼻器可以治好鼻炎嗎
洗鼻器不能治好鼻炎,僅能緩解一定癥狀,徹底治愈需藥物治療與手術(shù)治療。鼻炎是由病毒、細菌、過敏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發(fā)的鼻腔炎癥,主要病理改變包括鼻腔黏膜充血、腫脹、滲出、增生、萎縮或壞死等。 一、藥物治療 1.常用藥物有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曲安奈德鼻噴劑等。 2.口服桉檸蒎腸溶軟膠囊等。 二、手術(shù)治療 1.翼管神經(jīng)切斷術(shù)。 2.下鼻甲成形術(shù)。 3.前鼻孔閉合術(shù)。 4.鼻內(nèi)鏡下鼻竇開放術(shù)等手術(shù)方法。 建議及時前往醫(yī)院,完善檢查明確病因后,給予針對性處理或治療。 文章主要闡述了鼻炎的治療方法,指出洗鼻器只能緩解癥狀,徹底治愈依靠藥物和手術(shù),具體介紹了藥物治療的常用藥和手術(shù)治療的多種術(shù)式,并強調(diào)要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處理。
2025-06-20 14:45:32 -
喉嚨痛,發(fā)炎,腫大。用什么藥能
喉嚨腫脹痛可吃阿莫西林膠囊、布洛芬緩釋片、更昔洛韋片等藥物,需醫(yī)生指導,具體闡述如下。 一、阿莫西林膠囊:這是青霉素類抗生素。如果喉嚨腫脹痛是由細菌感染引發(fā)的炎癥導致,服用阿莫西林膠囊能起到殺菌作用。它可清除局部細菌,使炎癥消退,從而緩解相關(guān)癥狀。 二、布洛芬緩釋片:屬于非甾體抗炎類藥物。其對局部炎癥有一定改善效果,用藥后能緩解喉嚨疼痛,也可降低因感染引起的體溫升高。 三、更昔洛韋片:是廣譜抗病毒藥物。若喉嚨腫脹痛是因病毒感染引起,使用更昔洛韋片進行治療,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加速對病毒的清除,進而減輕局部疼痛感。 總之,喉嚨腫脹痛必須明確相關(guān)病因,根據(jù)病因使用對應(yīng)的藥物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病情,否則即便用藥,疼痛和局部炎癥也未必會消失。
2025-06-20 14:45:02 -
喉嚨里的魚刺會化掉嗎
喉嚨里的魚刺一般不會化掉,需要及時就醫(yī)取出。 如果魚刺較小且位置較淺,醫(yī)生可以通過間接喉鏡或纖維喉鏡等工具直接觀察到魚刺,并使用器械將其取出。如果魚刺較大或位置較深,可能需要進行更復雜的手術(shù),如食管鏡或胃鏡下取魚刺。 在等待就醫(yī)的過程中,患者應(yīng)避免進食和飲水,以免魚刺進一步刺入組織。同時,可以嘗試輕輕咳嗽或嘔吐,以排除可能的魚刺。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兒童或存在其他健康問題的患者,魚刺取出可能會更加困難或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在進行任何醫(yī)療操作之前,醫(yī)生會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并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總之,如果喉嚨里卡了魚刺,應(yīng)盡快就醫(yī),避免自行處理或拖延時間,以免導致更嚴重的并發(fā)癥。
2025-06-20 14: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