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每年螃蟹上市季,不少人都難抵其鮮美的誘惑。但“螃蟹膽固醇高”的說法讓“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望而卻步,生怕吃了影響病情。其實,“三高”人群并非絕對不能吃螃蟹,關(guān)鍵在于了解螃蟹的營養(yǎng)特點,掌握科學(xué)的食用方法。三高人群吃螃蟹的禁忌有哪些?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解析“三高”人群與螃蟹的“正確關(guān)系”。
一、先弄清:螃蟹的膽固醇含量到底有多高?
1.螃蟹的膽固醇分布:蟹黃蟹膏是“重災(zāi)區(qū)”
螃蟹不同部位的膽固醇含量差異較大。以常見的河蟹為例,每100克蟹肉(蟹腿、蟹身的肌肉部分)膽固醇含量約為60-80毫克,與禽肉、魚肉相近;而蟹黃和蟹膏(蟹的性腺部分)膽固醇含量較高,每100克約為300-400毫克,屬于高膽固醇食物。因此,“螃蟹膽固醇高”主要針對的是蟹黃和蟹膏,蟹肉的膽固醇含量其實并不算突出。
2.螃蟹的“隱藏優(yōu)勢”:營養(yǎng)豐富且含有益成分
螃蟹不僅味道鮮美,還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其蛋白質(zhì)含量約為15%-20%,且氨基酸組成接近人體需求,易于消化吸收;同時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如硒、鋅、鐵)和維生素(如維生素A、B族維生素)。此外,蟹肉中還含有一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適量攝入對身體有益,這也是“三高”人群可以少量食用螃蟹的重要依據(jù)。
二、劃重點:「三高」人群吃螃蟹的3個核心原則
1.控制食用量:“淺嘗輒止”是關(guān)鍵
“三高”人群吃螃蟹的核心是“限量”。建議每周食用不超過1次,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只中等大小的螃蟹(約100-150克)以內(nèi),且重點吃蟹肉,盡量少吃或不吃蟹黃、蟹膏。對于血脂控制不穩(wěn)定或已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如冠心病、腦梗塞)的人群,需咨詢醫(yī)生意見,必要時避免食用蟹黃蟹膏。同時,食用螃蟹當天應(yīng)減少其他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nèi)臟、蛋黃)的攝入,避免膽固醇疊加超標。
2.選擇正確做法:清蒸為主,拒絕重口味
烹飪方式直接影響螃蟹的健康屬性。“三高”人群應(yīng)選擇清蒸螃蟹,這種做法能最大限度保留螃蟹的營養(yǎng),且不額外增加油脂和鹽分。避免食用油炸、麻辣、紅燒等做法的螃蟹,這些做法會加入大量油、鹽、糖及辛辣調(diào)料,不僅會增加額外的熱量和鈉攝入,還可能刺激血壓波動,不利于“三高”病情控制。清蒸時可搭配少量姜絲、醋調(diào)味,既能去腥,又相對健康。
3.注意食用搭配:搭配高纖維食物,促進代謝
吃螃蟹時可搭配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菠菜、西蘭花、生菜)、全谷物(燕麥、糙米)等。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同時增加飽腹感,避免過量進食。此外,搭配清淡的蔬菜湯(如冬瓜湯、番茄蛋湯)也能補充水分,平衡膳食結(jié)構(gòu)。避免與高油、高鹽的配菜(如油炸花生米、醬菜)同食,以免加重身體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