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啃個饅頭,午餐來碗米飯,這是無數(shù)人的日常??煽傆腥苏f“吃饅頭容易胖”,又有人反駁“米飯才是長胖罪魁禍首”,這兩大主食界的“扛把子”,吃饅頭吃米飯哪個容易發(fā)胖?今天就從科學角度深度拆解,幫你終結(jié)這場“主食之爭”,以后干飯再也不糾結(jié)!
一、饅頭和米飯的“營養(yǎng)成分大公開”
想要知道誰更容易導致發(fā)胖,先得摸清它們的“家底”。從營養(yǎng)成分來看,饅頭和米飯都是碳水化合物的“大戶”,但細節(jié)之處大有不同。
每100克饅頭(精制面粉制作)約含碳水化合物52克、蛋白質(zhì)7克、脂肪1克,熱量約252大卡;而100克米飯(精制大米制作)含碳水化合物25.9克、蛋白質(zhì)2.6克、脂肪0.3克,熱量約116大卡。單從數(shù)據(jù)上看,饅頭的熱量幾乎是米飯的兩倍,碳水和蛋白質(zhì)含量也更高。但這就能直接判定饅頭更容易長胖嗎?答案沒這么簡單!
二、消化吸收:誰在身體里“搞事情”?
決定是否長胖的關(guān)鍵,除了熱量,還有身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
饅頭是面粉經(jīng)過發(fā)酵制成,發(fā)酵過程中,酵母菌分解了部分淀粉,讓大分子的淀粉變成更易吸收的小分子,同時產(chǎn)生了豐富的B族維生素。這使得饅頭在胃里消化較快,吃完后血糖上升速度也相對較快。一旦血糖快速升高,身體就會分泌大量胰島素來降糖,多余的糖分就可能轉(zhuǎn)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米飯中的淀粉結(jié)構(gòu)緊密,在沒有充分咀嚼的情況下,消化速度比饅頭稍慢,血糖上升相對平緩。不過,現(xiàn)在很多人吃的都是經(jīng)過精細加工的白米飯,去除了富含膳食纖維的麩皮和胚芽,消化吸收速度也不容小覷。如果煮得過于軟爛,升糖速度同樣會加快,長期過量食用,也會增加長胖風險。
三、升糖指數(shù):隱藏的“長胖推手”
升糖指數(shù)(GI)是衡量食物引起血糖上升速度的指標,數(shù)值越高,血糖上升越快。一般來說,GI>70為高GI食物,55-70為中GI食物,<55為低GI食物。
饅頭的GI值約為88,屬于高GI食物;米飯的GI值約為83,同樣“名列前茅”。高GI食物進入人體后,會迅速釋放葡萄糖,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胰島素不僅能降低血糖,還會促進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久而久之,脂肪越積越多,體重自然蹭蹭往上漲。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GI值會受烹飪方式、搭配食材等因素影響。比如,在米飯中加入糙米、燕麥等全谷物,或搭配蔬菜、肉類,就能降低整體GI值,減少長胖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