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但空調的“命”是電費給的——一邊抱著遙控器猛按降溫,一邊看著電表飛速轉圈,這大概是每個“空調依賴癥”患者的日常矛盾。其實,開空調完全可以既當“清涼享受家”,又做“省錢小能手”。想知道怎么空調怎么開省電又涼快?這篇超實用指南趕緊碼住。
一、合理設置溫度:平衡舒適與能耗
空調的耗電量與設定溫度密切相關,夏季溫度每調高1℃,耗電量可減少5%-8%,同時人體對溫度的感知也更舒適。
夏季建議將溫度設定在26-28℃,這個區(qū)間既能讓人感覺涼爽,又不會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建議溫差不超過7℃)導致感冒,還能有效降低能耗。若室內人數(shù)較多或活動量較大,可適當調低1-2℃;夜間睡眠時,調至27-28℃更合適,配合薄被既能避免著涼,又能減少壓縮機頻繁啟動。
剛開空調時不要直接設定過低溫度(如16℃),這種急冷模式會讓壓縮機高負荷運轉,耗電量激增,且人體突然從高溫進入低溫環(huán)境,容易引發(fā)不適。建議先設定28℃,待室溫下降后再根據(jù)體感微調。
二、善用模式與功能:提升效率減少浪費
空調的不同模式和附加功能,用對了能顯著提升舒適度并省電。
制冷時優(yōu)先用“自動模式”,空調會根據(jù)室溫自動調節(jié)風速和運行頻率,當室溫接近設定溫度時,壓縮機轉為低頻運轉,比“制冷模式”更省電。夜間使用“睡眠模式”,空調會每隔1-2小時自動升高1℃,8小時后穩(wěn)定在28℃左右,既符合人體睡眠時體溫變化規(guī)律,又能避免整夜強冷導致的能源浪費,比普通模式省電20%以上。潮濕天氣可開啟“除濕模式”,在降低濕度的同時,室溫會自然下降2-3℃,體感更涼爽,且除濕模式的耗電量僅為制冷模式的一半左右。
開啟“節(jié)能模式”(ECO模式),空調會在保證基本制冷的前提下,限制壓縮機最大功率,適合長時間離家前開啟;利用“定時功能”,根據(jù)睡眠時長或回家時間設定關閉時間,避免空轉耗電。
三、優(yōu)化使用場景:減少冷量流失
空調制冷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室內外的能量交換,做好環(huán)境優(yōu)化能讓冷量更集中,減少能耗。
開空調時關閉門窗,避免冷氣流向室外,同時用窗簾遮擋陽光直射,尤其是西曬的房間,可降低室內基礎溫度3-5℃,減少空調負荷。若房間過大或有多個區(qū)域,可用屏風或簾子分隔出活動區(qū)域,讓空調集中為常用空間制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