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導師,老年臨床醫(yī)學部消化內科科主任。1982年畢業(yè)于河南醫(yī)科大學醫(yī)療系,或醫(yī)學學士學位?,F(xiàn)兼任河南省醫(yī)學會肝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抗癌協(xié)會肝癌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中西醫(yī)結合脾胃病專業(yè)委員會肝炎學組副組長,河南省抗癌協(xié)會康復(姑息治療)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y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委員。
畢業(yè)近30年來,長期從事肝病、胃腸病、老年病臨床治療及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肝臟疑難病如難治型丙肝、隱匿型乙肝伴隨脂肪肝、轉氨酶反復升高、不明原因肝病、妊娠期合并肝損傷治療有獨到見解;對重癥肝炎、肝硬化腹水、黃疸、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消化道晚期腫瘤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癥的搶救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
擅長各種肝病(乙肝、丙肝、脂肪肝、自免肝、藥物性肝損傷)、晚期腫瘤(肝癌、胰腺癌、胃癌、大腸癌、膽囊癌、食管癌)綜合治療,及>各種疾病導致營養(yǎng)不良的腸內外營養(yǎng)應用。擅長應用肝穿刺術、腹腔穿刺術的診斷與治療。畢業(yè)來發(fā)表論文30余篇,參加論著編寫若干部,獲發(fā)明專利1項,獲省科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衛(wèi)生廳科技二等獎2項,省科委立項課題1項,參與申報國家科技獎1項。研究方向:1.肝纖維化非創(chuàng)治療的檢查及治療評估; 2.晚期消化道腫瘤綜合(姑息)治療; 3.肝癌(轉移、原發(fā))綜合治療; 4.腸內外營養(yǎng)。
展開-
Q 腸胃不好看什么科A 出現(xiàn)腸胃不適的慢性或常見問題時先考慮消化內科,其通過問診等明確腸胃道病變情況,腸胃不適伴急腹癥如懷疑胃腸穿孔等需掛普通外科,兒童腸胃不好除可去兒科消化專業(yè)門診外,出現(xiàn)腹瀉嘔吐致脫水等情況兒科能綜合評估治療且更熟悉兒童相關診療規(guī)范等。 一、消化內科 當出現(xiàn)腸胃不適,如長期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反酸、噯氣、腹瀉、便秘等慢性或常見的腸胃問題時,首先可考慮就診消化內科。消化內科醫(yī)生會通過詳細問診、體格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如胃鏡、腸鏡、大便常規(guī)等)來明確腸胃道的病變情況,常見的腸胃疾病如胃炎、胃潰瘍、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都屬于消化內科的診療范疇。不同年齡人群在消化內科的就診需求有所不同,例如兒童腸胃不好若屬于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等情況,也可前往兒科的消化專業(yè)門診,但本質仍屬于消化系統(tǒng)相關疾病,優(yōu)先考慮消化內科初診。 二、普通外科 如果腸胃不適伴隨急腹癥表現(xiàn),如突發(fā)劇烈腹痛、腹部壓痛反跳痛明顯、懷疑有腸梗阻、胃腸穿孔、腸道腫瘤需外科手術干預等情況時,則需要掛普通外科。例如患者突然出現(xiàn)劇烈腹痛伴惡心嘔吐,腹部拒按,懷疑胃腸穿孔等外科急癥,此時普通外科醫(yī)生會進行緊急評估并處理。 三、兒科(針對兒童腸胃不好) 對于兒童腸胃不好的情況,除了可前往兒科的消化專業(yè)門診外,若兒童出現(xiàn)腹瀉、嘔吐導致脫水、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兒科醫(yī)生能綜合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特點進行全面評估和針對性治療。兒童腸胃功能發(fā)育尚不完善,其腸胃問題的誘因和成人有所不同,兒科醫(yī)生更熟悉兒童腸胃疾病的診療規(guī)范及兒童特殊的護理和營養(yǎng)支持等方面的處理。2025-09-10 14:47:36 -
Q 肚臍周圍疼放屁就舒服怎么回事A 肚臍周圍疼放屁后舒服,可能與飲食因素、腸道疾病、腹部受涼等有關。如果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并進行相應的治療。 1.飲食因素: 產氣食物:食用過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洋蔥、大蒜、紅薯等,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可能產生較多氣體,引起腹脹、腹痛,放屁后癥狀可緩解。 消化不良:進食過多、過快,或暴飲暴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xiàn)腹痛、腹脹、放屁等癥狀。 2.腸道疾?。?腸炎: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炎癥,如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等,可導致腸道黏膜充血、水腫,腸蠕動增加,引起腹痛、腹脹、放屁等癥狀。 腸易激綜合征: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主要與精神因素、腸道感染等有關?;颊叱S懈雇?、腹脹、腸鳴、排氣增多等癥狀,排氣后可緩解。 腸梗阻:腸道腫瘤、腸粘連等原因可導致腸梗阻,使腸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引起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 3.腹部受涼:腹部受涼可導致胃腸道平滑肌痙攣,引起腹痛、腹脹,放屁后可緩解。 如果肚臍周圍疼痛、放屁等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癥狀,如發(fā)熱、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建議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腹部超聲、腸鏡等,以明確病因,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和過期食物。避免食用過多產氣食物,飲食應適量、規(guī)律,避免暴飲暴食。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涼。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避免緊張、焦慮等情緒。如果有腸道疾病,應及時就醫(yī),積極治療。2025-09-10 14:43:01 -
Q 膽汁反流性胃炎A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因含膽汁的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致胃黏膜病變的疾病,與胃腸動力等因素相關,各年齡段可發(fā)病,有相應癥狀,可通過胃鏡等診斷,治療包括生活方式調整和藥物治療,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預防。 癥狀表現(xiàn) 患者常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燒灼感,可伴有惡心、嘔吐,嘔吐物常含膽汁,部分患者還會有食欲減退、消瘦等表現(xiàn)。不同年齡患者癥狀可能有差異,兒童患者可能表現(xiàn)為腹痛、嘔吐、生長發(fā)育遲緩等;老年患者癥狀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視。 診斷方法 胃鏡檢查:是診斷膽汁反流性胃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觀察胃黏膜的病變情況,如有無充血、水腫、糜爛等,并能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能檢測食管內的pH值變化,幫助判斷有無膽汁反流及反流的程度。 治療方式 生活方式調整:對于各年齡段患者都很重要,如規(guī)律飲食,避免暴飲暴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對于肥胖患者,建議適當減重,因為肥胖可能加重胃腸道動力異常。兒童患者需家長監(jiān)督其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老年患者要注意飲食易消化。 藥物治療:可使用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如多潘立酮等,以促進胃排空,減少膽汁反流;還可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等,保護胃黏膜免受膽汁的損傷。 預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guī)律作息,適度運動。對于有膽道疾病等基礎病的人群,要積極治療原發(fā)病,以減少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發(fā)生風險。兒童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不良的進食行為;老年人群要定期體檢,關注胃腸道健康狀況。2025-09-10 14:38:12 -
Q 突然一直嘔吐怎么回事A 突然一直嘔吐可能與飲食、妊娠、胃部疾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其他疾病有關,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病因治療。 1.飲食因素:暴飲暴食、食用過多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或飲食不潔,都可能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嘔吐。 2.妊娠:育齡女性,有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突然一直嘔吐,需考慮妊娠的可能。 3.胃部疾?。喝缂甭晕秆住⑽笣?、十二指腸潰瘍等,炎癥或潰瘍面受到刺激,可引起惡心、嘔吐。 4.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腦膜炎、腦腫瘤、顱腦外傷等,可引起顱內壓升高,導致嘔吐。 5.其他:如急性胰腺炎、膽囊炎、腸梗阻等,也會出現(xiàn)嘔吐癥狀。 如果突然一直嘔吐,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以便進行針對性治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如果是飲食因素引起的嘔吐,應避免再食用刺激性食物,可適當飲用溫水或鹽水,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如果是妊娠引起的嘔吐,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飲食調整和休息。 2.藥物治療:如果是胃部疾病引起的嘔吐,可使用胃復安、奧美拉唑等藥物進行治療。如果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嘔吐,可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藥物降低顱內壓。 3.病因治療:針對引起嘔吐的原發(fā)病進行治療,如抗感染、手術治療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療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應根據(jù)個人情況和醫(yī)生的建議進行選擇。同時,如果嘔吐癥狀嚴重,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如腹痛、發(fā)熱、頭痛等,應及時就醫(yī),以免延誤病情。2025-09-10 14:28:24 -
Q 幽門螺桿菌自愈的方法A 飲食需規(guī)律且避免過燙過辣過酸等刺激性食物但單純飲食調整無法讓幽門螺桿菌自愈,作息要保證充足睡眠但僅靠作息調整不能清除幽門螺桿菌,兒童感染后自身清除概率極低且影響生長發(fā)育需及時就醫(yī),老年人難自行清除且常合并基礎疾病需醫(yī)生評估,有胃潰瘍等病史患者不存在自愈可能必須規(guī)范診療。 一、生活方式調整要點 飲食方面需保持規(guī)律,避免長期食用過燙、過辣、過酸等刺激性食物,這類食物可能破壞胃黏膜屏障,雖不能直接清除幽門螺桿菌,但不良飲食可能影響胃部內環(huán)境,而機體免疫力對抑制幽門螺桿菌有一定作用,不過單純依賴飲食調整無法實現(xiàn)幽門螺桿菌自愈;作息上要保證充足睡眠,良好作息有助于維持機體正常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參與對幽門螺桿菌的應對,但僅靠作息調整不能使幽門螺桿菌自行清除。二、特殊人群相關情況 兒童由于其生理特點,幽門螺桿菌感染后自身清除概率極低,且感染可能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需及時就醫(yī)評估并由專業(yè)醫(yī)生判斷是否需要干預;老年人免疫力相對低下,幽門螺桿菌感染后也難以自行清除,且老年人常合并如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加重基礎疾病病情,因此老年人感染后應在醫(yī)生綜合評估下決定是否采取醫(yī)療干預措施;對于有胃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病史的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會促使病情進展,此類患者不存在幽門螺桿菌自愈的可能,必須遵循醫(yī)生指導進行規(guī)范診療。2025-09-10 14: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