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咽喉疾病、鼾癥、嗓音及兒童耳鼻咽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向 Ta 提問
謝洪,女,醫(yī)學博士, 主任醫(yī)師,博士,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
教育背景:1995年 畢業(yè)于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七年制專業(yè),研究生學歷,獲得臨床醫(yī)學碩士學位,為我國第一屆臨床醫(yī)學七年制學生。2005年7月 畢業(yè)于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獲得臨床醫(yī)學博士學位。2007年 于北京同仁醫(yī)院進修,專修咽喉科學及睡眠醫(yī)學。2011年8月-2012年6月 美國哈佛醫(yī)學院附屬麻省眼耳鼻喉醫(yī)院臨床訪問學者,專修喉科、嗓音醫(yī)學。
展開-
青少年鼻竇炎怎么治療
青少年鼻竇炎治療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項。一般治療需休息、鼻腔衛(wèi)生、避過敏原、多飲水;藥物治療有鼻用糖皮質激素、減充血劑、抗生素;保守治療3月無效等可手術;特殊人群要避過敏原、關注用藥反應、鼓勵運動。 藥物治療 鼻用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腫的作用,能減輕鼻黏膜的炎癥反應,緩解鼻塞、流涕等癥狀。常用的鼻用糖皮質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等,可有效改善鼻竇的炎癥情況。 鼻用減充血劑:短期使用可緩解鼻塞癥狀,但連續(xù)使用一般不超過7天,避免引起藥物性鼻炎。例如麻黃堿滴鼻液等,但需謹慎使用,尤其要關注青少年的年齡和身體耐受情況。 抗生素:如果明確有細菌感染,如出現(xiàn)膿涕、血常規(guī)提示白細胞升高等情況,可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選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等,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及細菌培養(yǎng)藥敏結果調整用藥。 手術治療 一般青少年鼻竇炎先采取保守治療,若經過規(guī)范的藥物治療3個月以上,癥狀仍無改善,或存在鼻息肉等情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主要是鼻內鏡下鼻竇開放術,通過手術開放鼻竇竇口,改善鼻竇的引流和通氣,從而治療鼻竇炎。但手術需嚴格掌握適應證,充分評估青少年的身體狀況和病情。 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對于青少年鼻竇炎患者,尤其是過敏體質者,要特別注意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在季節(jié)變化或花粉較多時,盡量減少外出,外出時可佩戴口罩。同時,要關注青少年的用藥反應,因為青少年肝腎功能發(fā)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藥物時需密切觀察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使用鼻用減充血劑時,要注意藥物的使用時長和劑量,避免因不當使用導致不良反應。另外,要鼓勵青少年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預防鼻竇炎的發(fā)作和促進康復。
2025-07-28 16:11:01 -
咽后壁濾泡增生咋辦
咽后壁濾泡增生的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具體治療方法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 1.一般治療: 保持口腔清潔:每天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以減少口腔內細菌感染的機會。 飲食調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保持口腔濕潤。 避免過度用嗓:減少長時間大聲說話或唱歌,以免加重咽部負擔。 2.藥物治療: 局部含漱液:如復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等,可起到清潔和消炎的作用。 含片:如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可緩解咽部疼痛和不適。 口服藥物:如果癥狀較嚴重,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等)或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阿昔洛韋等)進行治療。 3.物理治療: 激光治療:利用激光的熱效應,燒灼濾泡,使其萎縮。 冷凍治療:使用制冷劑使濾泡組織壞死、脫落。 4.手術治療: 濾泡刮除術:在喉鏡或間接喉鏡下,用刮匙將濾泡刮除。 等離子消融術:通過等離子射頻能量,使濾泡組織凝固、壞死、脫落。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方法的選擇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如癥狀的嚴重程度、病因、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等。在治療過程中,應遵循醫(yī)生的建議,按時服藥,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yī),以便調整治療方案。 此外,對于兒童患者,治療方法的選擇應更加謹慎。由于兒童的身體器官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對其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在治療兒童咽后壁濾泡增生時,應優(yōu)先選擇非藥物治療方法,如保持口腔清潔、飲食調整等。如果必須使用藥物,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并嚴格控制劑量和使用時間。同時,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yī)。
2025-07-28 16:08:07 -
咽異感癥有什么癥狀
咽異感癥是指咽部出現(xiàn)異常感覺,包括多種類型,異物感為主時患者常感咽中有異物且位置固定,不影響進食,兒童表現(xiàn)為頻繁清嗓等;還伴有咽喉部干燥、發(fā)癢等不適,少數(shù)有精神神經癥狀,女性經期、不良生活方式及鼻部疾病等會影響或加重癥狀 異物感為主:患者常感覺咽部有異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響進食。這種異物感的位置通常比較固定,多在咽中線上或稍偏一側,不同患者感覺的部位可能略有差異。例如,有的患者感覺在咽喉中部,有的患者感覺在咽喉入口處等。這種異物感可能在白天較為明顯,尤其是在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時;而在工作、睡覺等注意力分散時,癥狀可能相對減輕。對于兒童患者,由于表達能力有限,可能會表現(xiàn)為頻繁清嗓、吞咽動作增多等表現(xiàn)。 其他伴隨癥狀 咽喉部不適相關: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咽喉部干燥、發(fā)癢等癥狀。干燥感可能導致患者想要頻繁飲水來緩解,但效果往往不持久。發(fā)癢癥狀可能會引起患者不自覺地咳嗽,尤其是在受到外界刺激,如空氣干燥、灰塵較多等情況時,咳嗽可能會加重。 全身相關:少數(shù)患者可能伴有精神神經癥狀,如焦慮、抑郁、失眠等。這是因為長期的咽部異物感不適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導致心理負擔加重,進而出現(xiàn)精神方面的問題。對于女性患者,在月經周期等特殊時期,由于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會使咽異感癥的癥狀有所波動,一般在經期前后癥狀可能會略有加重。而有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由于煙草中的尼古丁、酒精等成分對咽部黏膜的刺激,會加重咽部的不適癥狀,使咽異感癥的癥狀更為明顯且難以緩解。有鼻部疾病的患者,如鼻竇炎,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也容易誘發(fā)或加重咽異感癥的癥狀。
2025-07-28 16:06:02 -
聲帶息肉手術后多久能說話
聲帶息肉手術后說話時間分階段調整,早期1-2天盡量噤聲,中期3-7天逐漸輕柔發(fā)聲且時間不宜長,后期1-2周后漸恢復正常說話但要控強度和時間,還需考慮個體年齡、生活方式、基礎病史等對恢復的影響來逐步調整說話時間以促聲帶恢復正常功能。 中期階段(術后3-7天):從術后3天開始,可以逐漸嘗試輕柔發(fā)聲,且發(fā)聲時間不宜過長。此時聲帶的水腫情況有所減輕,但仍需要謹慎對待。發(fā)聲時要注意聲音輕柔,避免大聲說話或長時間連續(xù)說話。對于女性患者,在這個階段要特別注意避免因情緒波動等導致說話頻率增加,影響恢復;有長期用嗓過度病史的患者,更要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發(fā)聲練習,初始發(fā)聲時間可控制在幾分鐘內,然后根據(jù)恢復情況逐漸延長。 后期階段(術后1-2周后):術后1-2周后,如果恢復良好,可以逐漸恢復正常說話,但仍要注意控制說話的強度和時間。一般來說,此時可以進行日常的交流,但應避免長時間連續(xù)說話、大聲喊叫或長時間唱歌等過度用嗓的情況。對于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恢復相對較慢,在這個階段更要緩慢增加說話的時間和強度,同時要關注自身咽喉部位的感覺,如果出現(xiàn)不適要及時調整。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恢復說話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情緒,因為情緒波動可能會影響血壓、血糖等指標,間接影響聲帶恢復,所以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以平和的心態(tài)進行說話練習。 總體而言,聲帶息肉手術后說話時間需要根據(jù)個體的恢復情況來逐步調整,從嚴格噤聲開始,逐漸過渡到輕柔發(fā)聲、正常說話,在整個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年齡、生活方式、基礎病史等因素對恢復的影響,以確保聲帶能夠順利恢復正常功能。
2025-07-28 16:03:02 -
小孩慢性咽炎吃什么藥最好
小孩慢性咽炎藥物治療需謹慎,可選用局部含漱的生理鹽水及局部噴霧等藥物,同時治療不能僅靠藥物,還需注重日常生活調整,如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合理飲食、保持室內空氣適宜等,且藥物使用要遵醫(yī)囑,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需及時就醫(yī)。 局部含漱藥物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潔、殺菌作用的含漱液,如生理鹽水,其能起到清潔口腔和咽喉部的作用,減少局部細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有助于緩解慢性咽炎的不適癥狀。生理鹽水是等滲溶液,與人體體液滲透壓相近,使用后不會對咽喉黏膜造成明顯刺激,對于小孩來說相對安全,可用于日常含漱以輔助改善慢性咽炎狀況。 局部噴霧藥物 有些局部噴霧藥物也可用于小孩慢性咽炎的對癥處理,比如一些含有薄荷腦等成分的噴霧,薄荷腦具有清涼、舒緩咽喉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咽喉部的不適感覺,但使用時要注意按照藥物說明書的要求,確保正確使用且避免小孩誤吸等情況發(fā)生。 需要注意的是,小孩慢性咽炎的治療不能單純依賴藥物,還需注重日常生活的調整。比如要讓小孩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用嗓,飲食上要讓小孩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菠菜、西蘭花等)和水果(蘋果、橙子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強的食物,減少對咽喉部的刺激。同時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濕潤和流通等。對于小孩慢性咽炎的藥物使用,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因為小孩的肝腎功能等還未完全發(fā)育成熟,不恰當?shù)挠盟幙赡軙π『⒌纳眢w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小孩慢性咽炎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有加重趨勢,應及時就醫(yī),由醫(yī)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更合適的診療。
2025-07-28 1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