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切除后還會長嗎問
胃息肉切除后還會長嗎
-
-
溫曉持主任醫(yī)師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向他提問
胃息肉切除后存在復發(fā)可能,受息肉類型、病因是否持續(xù)、年齡、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可通過治療基礎病因(如根除幽門螺桿菌、調整生活方式)、定期隨訪檢查、針對個體情況監(jiān)測來降低復發(fā)風險。
息肉類型:
增生性息肉:這類息肉通常是由于炎癥刺激等原因引起,切除后復發(fā)風險相對較高。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在切除后1-2年內可能會有新的增生性息肉長出。
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變傾向,且切除后復發(fā)也較為常見。尤其是高級別腺瘤性息肉,復發(fā)概率相對更高。一般來說,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需要更密切地進行隨訪監(jiān)測。
病因持續(xù)存在:如果導致胃息肉形成的病因沒有去除,就容易再次長出息肉。例如,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根除,胃黏膜長期受到炎癥刺激,就可能促使胃息肉復發(fā);長期喜歡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高鹽飲食以及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持續(xù)存在,也會增加胃息肉復發(fā)的風險。
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胃黏膜的修復能力等也會下降,這可能使得胃息肉切除后更容易復發(fā)。老年人相對年輕人來說,胃息肉復發(fā)的幾率可能會更高一些。
個體差異:不同個體的遺傳背景、自身免疫狀態(tài)等存在差異,這也會影響胃息肉切除后的復發(fā)情況。比如,某些遺傳易感性較高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現胃息肉的復發(fā)。
如何降低胃息肉切除后復發(fā)風險
治療基礎病因:
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應按照規(guī)范進行根除治療。一般采用質子泵抑制劑聯合鉍劑聯合兩種抗生素的四聯療法,療程通常為10-14天。根除幽門螺桿菌有助于減少胃黏膜的炎癥,降低胃息肉復發(fā)的可能性。
調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食物,減少辛辣、油膩、高鹽食物的攝入,戒煙限酒。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維持胃黏膜的正常功能,降低胃息肉復發(fā)風險。
定期隨訪檢查:胃息肉切除后需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一般建議在切除后的1年內進行首次復查胃鏡,之后根據息肉的情況和醫(yī)生建議確定復查間隔時間。通過定期胃鏡檢查可以早期發(fā)現新出現的息肉,及時進行處理。
針對個體情況進行監(jiān)測:對于有特殊病史(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等)的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監(jiān)測。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需要長期跟蹤,可能需要更頻繁地進行胃鏡檢查等相關監(jiān)測措施。
本文由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創(chuàng)作,著作權屬于江蘇民??悼萍脊煞萦邢薰?。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
高血糖能吃紅薯嗎
高血糖患者在飲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飲食,...
- 傳說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嗎
- 5類人不宜常吃雞蛋 尤其是這種人
- 肚臍的泥摳不得 摳著摳著就有大問
- 一份簡單早餐背后的殺機
- 胃不好應該多吃面條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