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一:薄荷糖+可樂
危險系數(shù):★★
【提問】一起吃薄荷糖和可樂,可能撐死人?
【實驗過程】 把薄荷糖放入大瓶可樂中。
【實驗原理】可樂能夠噴出來,靠的就是溶解在其中的氣體二氧化碳。在一定溫度時,氣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與這種氣體的壓力成正比。打開瓶蓋時,瓶內(nèi)氣壓變低,過飽和的碳酸會迅速釋放出二氧化碳。
可樂要產(chǎn)生氣泡還需要氣化核,在一瓶可樂中產(chǎn)生氣泡的往往是固定的幾個位置,這些固定的位置可能是瓶子上的瑕疵,也可能是飲料中微小的雜質(zhì)。薄荷糖表面布滿凹凸不平的小坑,往可樂里加入薄荷糖,就相當于加入了大量的起泡點。自然就能引發(fā)一場可樂噴泉。
【實驗結論】不會撐死人,但會出現(xiàn)“可樂噴泉”。
傳言二:高錳酸鉀+雙氧水
危險系數(shù):★★★
【提問】高錳酸鉀和雙氧水都是常用的消毒劑,不少家庭也常備這兩種物品。這兩種東西一旦混合在一起,將產(chǎn)生怎樣的效果?
【實驗過程】在礦泉水瓶中倒入半瓶雙氧水,然后放入藥店買到的高錳酸鉀片。
還沒來得及蓋上瓶蓋,剎那間就有大量白霧從瓶口不停冒出。
隨后滾燙的液體也噴涌而出,如同火山爆發(fā)。
短短幾秒鐘時間,瓶內(nèi)的混合物幾乎全部噴出,在地面上留下一大攤還在沸騰冒泡的深色液體。
【實驗原理】學名為“過氧化氫”的雙氧水,以及高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二者之間發(fā)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產(chǎn)生大量的熱和氧氣。這一反應比生石灰在熱水中發(fā)生的反應還要強烈得多,所以場面也更“勁爆”。
在此需要非常注意!雙氧水和高錳酸鉀都帶有腐蝕性,滾燙的腐蝕性液體如果沾染到皮膚、眼睛,將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實驗結論】滾燙液體噴涌而出,腐蝕性液體易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