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萬物收斂的季節(jié),人體也隨之進入“養(yǎng)收”階段。經(jīng)過夏季的暑熱消耗,秋季適當進補能補充身體所需營養(yǎng),增強抵抗力,為過冬做好準備。但進補并非盲目“大補特補”,需遵循“順應天時、因人而異”的原則,才能達到滋養(yǎng)身體、預防疾病的目的。秋季進補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秋季進補核心原則:辨證施補,適度為宜
1.分清體質(zhì),對癥進補
秋季進補首先要明確自身體質(zhì),避免“千人一方”。偏氣虛者常表現(xiàn)為乏力、精神不振、易感冒,進補應以補氣健脾為主;偏陰虛者多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熱、失眠多夢等癥狀,需側(cè)重滋陰潤燥;痰濕體質(zhì)者則容易腹脹、舌苔厚膩,應選擇清淡利濕的食材,避免油膩滋補。若不確定自身體質(zhì),可通過觀察舌苔、脈象及日常表現(xiàn)初步判斷,或咨詢專業(yè)人士意見。
2.循序漸進,忌“急功近利”
秋季進補應遵循“由淺入深、少量多次”的節(jié)奏,避免突然大量食用滋補品。脾胃在夏季消化功能相對較弱,秋季突然攝入過于油膩、滋補的食物,易加重脾胃負擔,導致腹脹、腹瀉等不適。建議從清淡的食補開始,如先食用山藥、蓮子等平和食材,待脾胃逐漸適應后,再根據(jù)需求適當增加滋補力度。
二、秋季進補適宜食材:應季潤燥,營養(yǎng)均衡
1.潤燥養(yǎng)肺類:應對秋季干燥
秋季氣候干燥,易損傷肺津,應多選擇潤肺潤燥的食材。梨能清熱生津、潤肺化痰,可直接食用或煮梨水、蒸梨;銀耳富含植物膠質(zhì),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的功效,搭配百合、蓮子熬煮成羹,潤燥效果更佳;白蘿卜能清熱化痰、理氣開胃,適合秋季食用。此外,蜂蜜、麥冬、玉竹等也是秋季潤燥的常用食材,可根據(jù)個人喜好搭配食用。
2.健脾益氣類:增強脾胃功能
脾胃是“后天之本”,秋季進補需先健脾胃,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山藥性平味甘,能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適合各類人群食用;蓮子能補脾止瀉、益腎澀精,與小米、大米同煮成粥,溫和易消化;南瓜富含胡蘿卜素和膳食纖維,可健脾養(yǎng)胃、促進腸道蠕動。此外,芡實、茯苓等食材也有健脾祛濕的作用,適合秋季調(diào)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