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麗,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生導師,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亞專科主任?,F(xiàn)任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衰竭學組委員。具有較強的臨床與科研結合能力,目前主持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4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論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計影響因子9分。具備扎實的醫(yī)學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擅長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重癥肝炎、肝癌及發(fā)熱待查等疾病的診療。榮獲“河南省醫(yī)學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各一項,獲得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十佳青年科技標兵”稱號,并被評為“23456”人才工程3階段優(yōu)秀人才。
展開-
Q 新冠病毒是什么A 新冠病毒屬β屬冠狀病毒為有包膜RNA病毒,外有棘突蛋白可識別結合宿主細胞表面受體助侵入,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密切接觸、氣溶膠,靠棘突蛋白與宿主細胞ACE2結合致病,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病史者感染后發(fā)展為重癥風險更高需關注防護。 一、新冠病毒屬于β屬冠狀病毒,是一種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組長度約為27-32千堿基對(kb)。二、病毒結構方面,外有棘突蛋白等結構,棘突蛋白能夠識別并結合宿主細胞表面受體,助力病毒侵入宿主細胞。三、傳播途徑包括經(jīng)呼吸道飛沫傳播,在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過程中,飛沫中的病毒可被吸入而感染;也存在密切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觸口鼻等黏膜部位可致病;此外,在相對封閉、空氣不流通的環(huán)境中,病毒還可通過氣溶膠形式傳播。四、致病機制上,病毒依靠棘突蛋白與宿主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進而侵入細胞,隨后引發(fā)機體免疫應答,導致一系列病理改變,如引發(fā)肺部炎癥等。五、流行病學特點為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齡人群感染后表現(xiàn)有差異,一般而言,老年人機體免疫力相對較弱,若本身存在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史,感染新冠病毒后發(fā)展為重癥的風險較一般人群更高,需特別加以關注和防護。2025-08-22 12:19:11 -
Q 艾滋病吃飯和蚊子咬不會傳播吧A 艾滋病不會通過吃飯傳播,因消化道環(huán)境可破壞病毒結構且口腔黏膜一般無破損讓病毒進血液;蚊子咬也不會傳播艾滋病,蚊子吸含艾滋病毒血液后病毒不能存活繁殖且口器病毒量少不足以致他人感染,正常生活接觸包括一起吃飯、蚊子叮咬等都無需擔憂感染艾滋病。 一、艾滋病吃飯不會傳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胸腹水、腦脊液和乳汁中。在日常一起吃飯的過程中,病毒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播。因為消化道的胃酸等環(huán)境會破壞病毒的結構,且口腔黏膜一般不會有破損讓病毒進入血液,所以一起吃飯不會感染艾滋病。不同年齡、性別、生活方式的人群在正常吃飯時都不存在因吃飯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對于有艾滋病患者的家庭等,正常一起吃飯無需過度擔憂,正常的生活接觸不會傳播病毒。 二、蚊子咬不會傳播艾滋病 蚊子叮咬人時,不會將之前叮咬過艾滋病患者體內(nèi)的病毒再傳播給下一個被叮咬的人。蚊子吸了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后,艾滋病病毒在蚊子體內(nèi)不能存活并繁殖,蚊子口器上的艾滋病病毒數(shù)量極少,不足以導致他人感染。無論兒童、成人,不同性別人群,在被蚊子叮咬時都不用擔心會因為蚊子叮咬而感染艾滋病,蚊子叮咬不是艾滋病的傳播途徑。2025-08-22 12:18:38 -
Q 布病的癥狀有哪些癥狀A 布魯氏菌病由布魯氏菌引起,人獸共患,其癥狀無特異性,易誤診。如有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yī),確診后采用抗生素治療,同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避免勞累和感染。 1.發(fā)熱:布病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多為低熱或弛張熱,可伴有寒戰(zhàn)、頭痛、全身肌肉關節(jié)痛等。 2.多汗:發(fā)熱時出汗較多,尤其是晚上或凌晨更為明顯。 3.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倦怠、懶動等。 4.關節(jié)痛:主要累及大關節(jié),如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腕關節(jié)等,多為游走性疼痛。 5.睪丸炎:男性患者可出現(xiàn)睪丸炎,表現(xiàn)為睪丸腫大、疼痛。 6.附睪炎:女性患者可出現(xiàn)附睪炎,表現(xiàn)為附睪腫大、疼痛。 7.淋巴結腫大:全身淺表淋巴結均可腫大,以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較為常見。 8.肝脾腫大: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肝脾腫大。 9.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皮疹,多為紅色斑丘疹,可自行消退。 10.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神經(jīng)炎、神經(jīng)根炎等,表現(xiàn)為肢體麻木、疼痛、無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布病的癥狀缺乏特異性,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布病,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和診斷。治療布病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療,常用的藥物有四環(huán)素類、磺胺類、喹諾酮類等。同時,患者應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避免勞累和感染。2025-08-22 12:17:41 -
Q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不能吃什么A 新冠感染者需避免高鹽高脂類如油炸腌制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及過度飲酒,兒童因消化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脆弱需嚴格規(guī)避辛辣生冷高油高鹽食物,老年人消化功能弱要特別避免不易消化的高脂高鹽食物以助康復和應對病毒感染。 一、高鹽高脂類食物高鹽飲食會使呼吸道黏膜水腫加重,高脂食物不易被消化,增加胃腸負擔,像油炸食品(如炸雞、薯條)、腌制肉類(如咸菜、火腿)等均屬此類,這類食物會影響身體正常代謝及呼吸道等部位的狀態(tài)。二、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會對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產(chǎn)生刺激,進而加重感染者咽痛、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癥狀以及胃腸不適等問題。三、生冷食物生魚片、冰棒、剛從冰箱取出的水果等生冷食物,對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尤其是胃腸功能相對較弱者,容易引發(fā)腹瀉、腹痛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影響身體恢復。四、過度飲酒酒精會削弱人體免疫力,不利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身體的康復,所以應嚴格避免飲酒。對于兒童群體,因其消化系統(tǒng)和免疫系統(tǒng)更為脆弱,需格外嚴格規(guī)避辛辣、生冷、高油高鹽食物;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對較弱,要特別注意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高脂高鹽食物,以保障身體能更好地應對病毒感染并促進恢復。2025-08-22 12:12:48 -
Q 什么是病毒A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物,由遺傳物質(zhì)與蛋白質(zhì)外殼構成,微小且具傳染性,不能自主進行生命活動,只能寄生于宿主細胞內(nèi)復制,可感染各類生物,引發(fā)傳染病。其大小通常在20到300納米間,需電子顯微鏡觀察形態(tài)結構。因具強變異性和適應性,傳染性疾病防治需深入了解。 一、病毒分類: 1.根據(jù)遺傳物質(zhì)和外殼結構不同可分為: (1)DNA病毒:遺傳物質(zhì)為DNA,如乙型肝炎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等。 (2)RNA病毒:遺傳物質(zhì)為RNA,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3)逆轉錄病毒:遺傳物質(zhì)為RNA,通過逆轉錄酶轉錄成DNA,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 (4)外殼病毒:有外殼,如痘病病毒、流感病毒等。 (5)無外殼病毒:無外殼,如腸病毒、腺病毒等。 (6)復制方式不同的病毒:如噬菌體、類腦炎病毒等。 二、病毒的影響:在醫(yī)學上被視為重要病原體,可致多種傳染性疾病,如流感、狂犬病、登革熱等。 三、病毒的防治:針對預防和治療主要有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等措施,但因病毒變異性和適應性,部分傳染病防治仍存困難。 總之,病毒在生物學和醫(yī)學領域都有著重要地位,對其特性、分類、引發(fā)疾病及防治等方面的了解至關重要。2025-08-22 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