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麗,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生導師,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感染科亞??浦魅巍,F任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衰竭學組委員。具有較強的臨床與科研結合能力,目前主持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4項,以第一作者發(fā)表論文10余篇,其中SCI三篇,累計影響因子9分。具備扎實的醫(yī)學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擅長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發(fā)癥、重癥肝炎、肝癌及發(fā)熱待查等疾病的診療。榮獲“河南省醫(yī)學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各一項,獲得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十佳青年科技標兵”稱號,并被評為“23456”人才工程3階段優(yōu)秀人才。
展開-
Q 貓咬傷得狂犬病的幾率A 被貓咬傷后感染狂犬病的幾率較低,但仍需采取預防措施,包括清洗傷口、接種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等。 被貓咬傷后感染狂犬病的幾率較低,但仍需采取預防措施。 原因如下: 1.狂犬病病毒主要通過患病動物的唾液傳播,通過咬傷、抓傷或黏膜接觸感染人類。 2.貓如果沒有感染狂犬病病毒,即使咬傷也不會傳播疾病。 3.大多數貓感染狂犬病后為亞臨床型,不出現癥狀,但仍可排毒。 4.及時正確處理傷口和接種疫苗可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被貓咬傷后,應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沖洗傷口,并盡快就醫(yī)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同時,應盡快接種狂犬病疫苗,必要時還需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對于高危人群,如從事狂犬病病毒相關研究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獸醫(yī)、動物管理人員等,以及被咬傷后傷口較深、靠近頭面部的患者,感染狂犬病的風險相對較高,更應重視預防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一旦發(fā)病,死亡率幾乎為100%,因此預防至關重要。如果被貓咬傷,應及時就醫(yī),遵循醫(yī)生的建議進行處理和預防接種。2025-06-03 17:35:26 -
Q 副傷寒患者有哪些癥狀A 副傷寒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可分為甲、乙、丙三種類型,其臨床表現主要與感染類型和患者免疫狀態(tài)有關,具體癥狀有發(fā)熱、胃腸道癥狀、神經系統(tǒng)癥狀、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皮膚癥狀、肝脾腫大等,僅憑癥狀較難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 1.發(fā)熱:是副傷寒最常見的癥狀,體溫可高達39℃-40℃,可持續(xù)1-2周。 2.胃腸道癥狀: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便秘。 3.神經系統(tǒng)癥狀:如頭痛、頭暈、乏力、肌肉疼痛等。 4.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心悸、心律失常等癥狀。 5.皮膚癥狀:可出現玫瑰疹。 6.肝脾腫大:部分患者可出現肝脾腫大。 7.其他癥狀:如咳嗽、咳痰、尿頻、尿急等。 需要注意的是,副傷寒的癥狀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僅憑癥狀很難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如血培養(yǎng)、骨髓培養(yǎng)、肥達氏反應等。如果懷疑自己感染了副傷寒,應及時就醫(yī),并告知醫(yī)生自己的癥狀和接觸史,以便醫(yī)生進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2025-06-03 17:34:16 -
Q 結核結節(jié)主要由什么細胞構成A 結核結節(jié)由上皮樣細胞、朗格漢斯巨細胞、淋巴細胞和少量成纖維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協同作用控制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并促進愈合,但分枝桿菌可能逃避免疫攻擊導致疾病持續(xù)或復發(fā)。 1.上皮樣細胞:是一種巨噬細胞,來源于血液單核細胞。它們在結核結節(jié)中起到吞噬和清除結核分枝桿菌的作用。 2.朗格漢斯巨細胞:一種來源于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的組織細胞,具有強大的吞噬能力。在結核病中,朗格漢斯巨細胞可以吞噬結核分枝桿菌,并將其抗原呈遞給T細胞,從而啟動免疫反應。 3.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細胞:結核結節(jié)周圍的淋巴細胞可以分泌細胞因子,如IFN-γ,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和殺菌作用,并增強免疫反應。 4.成纖維細胞:成纖維細胞可以分泌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形成纖維組織,有助于結核結節(jié)的形成和修復。 這些細胞的協同作用有助于控制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并促進結核病的愈合。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結核分枝桿菌可能會逃避免疫攻擊,導致結核病的持續(xù)存在和復發(fā)。2025-06-03 17:33:17 -
Q 非活動性肺結核是什么意思A 非活動性肺結核是指肺結核患者經規(guī)范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但仍存在一些陳舊性病變,通常無明顯癥狀且不具傳染性,但仍需定期復查。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勞累、加強營養(yǎng)、戒煙戒酒、避免與開放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并按要求定期復查。 非活動性肺結核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也不具有傳染性,但仍需要定期進行復查,以監(jiān)測病情的變化。如果患者出現咳嗽、咳痰、咯血、低熱、盜汗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肺結核復發(fā)的可能。 對于非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 加強營養(yǎng),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戒煙戒酒。 避免與開放性肺結核患者密切接觸。 按照醫(yī)生的要求定期進行復查。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是肺結核的高發(fā)人群,由于兒童的免疫力相對較低,感染肺結核后更容易發(fā)展為活動性肺結核。因此,如果兒童有肺結核密切接觸史,或出現咳嗽、咳痰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肺結核的可能。2025-06-03 17:32:57 -
Q 水痘隔離至出疹后幾天A 水痘患者通常需要隔離至出疹后5天,但對于特殊人群,如孕婦、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需要更長時間的隔離。 一般來說,水痘患者需要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干燥后為止,通常需要隔離至出疹后5天。這是因為水痘病毒在皮疹出現后的初期傳染性最強,隨著皮疹的逐漸結痂,傳染性會逐漸降低。在隔離期間,患者需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洗手,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同時要避免搔抓皮疹,以免引起感染或留下疤痕。 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免疫功能低下者、未接種水痘疫苗的兒童等,水痘的傳染性更強,需要更長時間的隔離。如果這些人群接觸了水痘患者,應立即進行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的注射,以預防感染。 此外,對于水痘患者的家屬和密切接觸者,也需要注意個人防護,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以避免感染水痘。 總之,水痘隔離至出疹后5天,但對于特殊人群需要更長時間的隔離。在水痘高發(fā)季節(jié),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避免與水痘患者密切接觸,同時要及時接種水痘疫苗,以預防水痘的發(fā)生。2025-06-03 17: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