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穎秋,男,頜面外科主任,副主任醫(yī)師,1991年6月畢業(yè)于中山醫(yī)科大學口腔系,畢業(yè)后一直從事唇腭裂治療及兒童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工作。
2007年赴上海第九人民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進修,2009年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皇家兒童醫(yī)院口腔頜面-整形外科研修,學習皮羅氏序列征小頜畸形的牽引成骨手術治療,2010年赴美國波士頓兒童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短期交流。致力于唇腭裂及兒童先天性頜骨畸形的手術治療及數字化醫(yī)療在兒童頜面外科的應用。
展開-
Q 洗牙多長時間洗一次好A 健康人群每年洗牙1-2次為宜,牙周病患者、戴固定矯正器人群、孕婦、兒童有不同洗牙頻率要求,如牙周病患者中重度牙周炎者每3-4個月洗一次,戴固定矯正器者每3-6個月洗一次,孕婦孕中4-6個月適當洗,兒童每6個月左右洗一次。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況 牙周病患者:這類人群洗牙的頻率可能會更高。如果患有中度或重度牙周炎,可能需要每3-4個月就進行一次洗牙。因為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內炎癥較為明顯,牙菌斑和牙結石的堆積速度比健康人群更快,頻繁洗牙有助于控制炎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例如,臨床研究發(fā)現,牙周病患者在規(guī)范的洗牙頻率下,炎癥指標能得到更好的控制,牙齒的松動情況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戴固定矯正器的人群:由于佩戴矯正器后口腔清潔難度增加,牙菌斑更容易堆積,這類人群洗牙的頻率建議每3-6個月一次。比如,佩戴固定矯正器的青少年,口腔衛(wèi)生維護相對困難,洗牙可以幫助清除矯正器周圍難以清潔的菌斑和牙結石,預防齲齒和牙齦炎的發(fā)生。 孕婦:懷孕前3個月和后3個月一般不建議洗牙,中間的4-6個月可以根據口腔情況適當洗牙。這是因為懷孕早期洗牙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懷孕晚期洗牙可能會刺激子宮,引發(fā)早產。在懷孕中期洗牙時,要告知醫(yī)生自己的懷孕情況,選擇合適的洗牙方式和時間,以確保孕婦和胎兒的安全。 兒童:兒童洗牙頻率一般建議每6個月左右一次。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口腔衛(wèi)生狀況需要關注,定期洗牙可以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同時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兒童早期的口腔問題,如乳牙的齲齒預防、牙菌斑控制等。但兒童洗牙時要選擇兒童專用的設備和溫和的操作方式,以避免對兒童的口腔造成不必要的損傷。2025-09-08 15:57:26 -
Q 牙貼的危害A 牙貼化學成分可引發(fā)牙齦局部炎癥反應加重牙齦炎,其含過氧化物等成分長期用會溶解牙釉質致變薄使牙齒遇刺激酸痛影響健康,兒童牙釉質薄且難把控時長頻率應禁,孕婦牙齦敏感且可能影響孕期產后口腔健康需謹慎,患口腔疾病者用牙貼會干擾治療加重病情。 一、對牙齦的刺激危害 牙貼中的化學成分可能引發(fā)牙齦局部炎癥反應,表現為牙齦紅腫、疼痛甚至出血。對于本身患有牙齦炎的人群,使用牙貼會進一步加重牙齦炎癥,因為牙貼中的活性成分會刺激脆弱的牙齦組織,破壞牙齦的正常生理狀態(tài),影響牙齦健康。 二、對牙釉質的損傷危害 牙貼內通常含有過氧化物等成分,長期使用時,這些成分會持續(xù)作用于牙齒表面,逐漸溶解牙釉質中的礦物質,致使牙釉質變薄。牙釉質變薄后,牙齒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顯著增加,會出現遇冷、熱、酸、甜時的酸痛感,長期下去會破壞牙齒的健康結構,影響牙齒的正常功能。 三、特殊人群的風險 (一)兒童 兒童的牙齒尚處于發(fā)育階段,牙釉質更為薄嫩,使用牙貼極易造成牙釉質損傷。而且兒童往往無法正確把控牙貼的使用時長和頻率,這會進一步增加危害風險,因此應嚴格禁止兒童使用牙貼,避免對其牙齒發(fā)育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二)孕婦 孕婦處于特殊生理狀態(tài),牙齦敏感性相對增高,使用牙貼可能會加重牙齦的不適癥狀。同時,牙釉質的變化可能會對孕期及產后的口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孕婦在選擇口腔護理產品時需格外謹慎,應避免隨意使用牙貼。 (三)患有口腔疾病者 對于患有牙周炎、齲齒等口腔疾病的人群,使用牙貼會干擾疾病的正常治療進程,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因為牙貼的化學成分可能會刺激病變部位,影響口腔疾病的恢復,不利于口腔健康的維護。2025-09-08 15:55:53 -
Q 乳牙一共有多少顆A 乳牙共20顆,6-8個月開始萌出,2歲半左右基本萌出完畢,萌出順序有規(guī)律,對兒童咀嚼、發(fā)音等重要,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早產兒等特殊人群需特殊關注口腔護理。 乳牙的萌出時間及順序 萌出時間:嬰兒通常在出生后6-8個月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基本萌出完畢。不過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嬰兒可能稍早或稍晚萌出乳牙,但一般不超過1歲。 萌出順序:一般是先萌出下頜的乳中切牙,然后是上頜的乳中切牙,接著是上頜乳側切牙、下頜乳側切牙,之后是第一乳磨牙、乳尖牙,最后是第二乳磨牙。 乳牙的重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 重要性 咀嚼功能:乳牙是兒童咀嚼食物的重要器官,有助于兒童攝取營養(yǎng),促進生長發(fā)育。例如,兒童通過乳牙咀嚼富含纖維的食物,能刺激口腔和胃腸的發(fā)育,幫助消化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 發(fā)音功能:乳牙的正常萌出和排列對兒童的發(fā)音起著重要作用。在乳牙萌出和發(fā)育過程中,能為恒牙的萌出奠定位置等方面的基礎。 注意事項 口腔衛(wèi)生:由于兒童可能不太會自主清潔口腔,家長要幫助兒童做好口腔清潔。從乳牙萌出開始,就可以用干凈的紗布或指套牙刷為兒童清潔牙齒,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教導兒童使用兒童牙膏和牙刷正確刷牙,保持口腔清潔,預防齲齒等口腔疾病。特別是在兒童進食后,要及時清潔口腔,避免食物殘渣殘留滋生細菌。 特殊人群:對于早產兒等特殊人群,乳牙萌出時間可能會更晚,家長要密切關注其口腔發(fā)育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就醫(yī)。同時,在喂養(yǎng)過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過度喂養(yǎng)導致齲齒等問題。而且,特殊人群如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兒童,在口腔護理和乳牙發(fā)育方面可能需要更加精心的照顧,遵循醫(yī)生的特殊指導。2025-09-08 15:53:04 -
Q 牙齒破損后總是戳到舌頭并頻繁吞咽口水該如何處理A 牙齒破損后頻繁戳舌頭并引發(fā)頻繁吞咽口水首要盡快前往口腔科就診讓醫(yī)生評估破損狀況,輕微破損醫(yī)生會打磨尖銳邊緣,嚴重破損則視情況補牙或做根管治療,等待及治療期間避免用破損側咀嚼,保持口腔清潔,不同人群結合自身情況調整助力口腔恢復。 一、及時就醫(yī)評估 牙齒破損后頻繁戳到舌頭并引發(fā)頻繁吞咽口水,首要步驟是盡快前往口腔科就診。醫(yī)生會通過詳細口腔檢查,評估牙齒破損的具體狀況,包括破損的位置、范圍、深度以及對周圍口腔組織(如舌頭、牙齦等)的影響程度。不同年齡人群就醫(yī)時表現可能不同,兒童可能因緊張需家長安撫配合檢查,成人則需如實告知病史等情況以便醫(yī)生全面判斷。 二、針對性處理破損問題 1.輕微破損處理:若牙齒破損較輕微,醫(yī)生可能使用牙科專用器械對尖銳邊緣進行打磨,使其變得平滑,從而消除對舌頭的持續(xù)刺激。此過程需依據患者具體破損情況操作,確保打磨后不影響牙齒正常功能及口腔舒適感。 2.較嚴重破損處理:若牙齒破損較嚴重,涉及較大牙體組織缺損等情況,醫(yī)生可能會采取補牙措施(如使用樹脂材料進行充填),若破損已影響牙髓等,則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等后續(xù)牙科治療。不同年齡患者在治療中的反應和后續(xù)恢復需特別關注,兒童治療時需更注重安撫與舒適操作。 三、日常注意事項 在等待就診及接受治療期間,應避免用破損一側牙齒咀嚼食物,防止破損情況進一步加重。同時要保持口腔清潔,可使用軟毛牙刷輕柔刷牙,維持口腔衛(wèi)生環(huán)境,降低破損處感染風險。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需結合自身情況調整,例如吸煙者應考慮戒煙對口腔恢復的積極影響等,充分考慮年齡、病史等因素對口腔恢復的作用,保障口腔健康逐步恢復。2025-09-08 15:51:52 -
Q 食用冰舌頭后出現刺癢該如何處理A 食用冰舌頭后出現刺癢需立即停止刺激行為,用接近體溫的溫水漱口緩解,停止刺激并溫水漱口后要密切觀察刺癢情況,兒童口腔嬌嫩家長需留意其食用過冷食物后的反應并正確處理,有基礎口腔疾病人群食用冰品后出現刺癢除按步驟處理外更應關注口腔狀況變化必要時就醫(yī)且日常維護口腔健康減少過冷食物不良影響。 一、立即停止刺激行為 食用冰舌頭后出現刺癢,首先應立刻停止繼續(xù)食用冰舌頭,防止刺激進一步加重局部不適。 二、溫水漱口緩解 使用接近體溫(約37℃)的溫水漱口,溫水可逐步緩解因低溫刺激導致的局部血管收縮及神經敏感性增加等問題,從而減輕刺癢感。對于兒童而言,需特別注意溫水溫度適宜,避免水溫過高或過低加重口腔黏膜刺激,且兒童應在成人監(jiān)護下進行溫水漱口操作,確保安全。 三、觀察癥狀變化 停止刺激并溫水漱口后,需密切觀察刺癢情況是否緩解。若刺癢持續(xù)不緩解甚至出現腫脹、疼痛加劇、口腔黏膜發(fā)紅破損等情況,應及時前往醫(yī)療機構就診,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進行檢查評估,判斷是否存在口腔黏膜損傷等問題并給予相應處理。 四、特殊人群提示 兒童:兒童口腔黏膜相對嬌嫩,更易因過冷食物刺激出現不適,家長需格外留意兒童食用過冷食物后的反應,一旦出現刺癢等情況,應迅速采取上述溫水漱口等措施,并避免兒童再次接觸過冷食物,若情況無改善及時就醫(yī)。 有基礎口腔疾病人群:本身存在口腔潰瘍、牙齦炎等口腔問題的人群,食用過冷食物后更易加重局部刺激,此類人群在食用冰品后出現刺癢時,除按上述步驟處理外,更應及時關注口腔狀況變化,必要時就醫(yī)處理,同時日常需注意維護口腔健康,減少過冷食物對口腔的不良影響。2025-09-08 15:4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