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畢業(yè)于廣州醫(yī)學院醫(yī)療系,目前是廣東優(yōu)生優(yōu)育兒童營養(yǎng)與健康委員會主任委員。熱心社會公益工作,積極參與義診、兒科知識的講座,多方面為兒童服務。
展開-
Q 膽堿酯酶高怎么辦A 膽堿酯酶偏高需根據(jù)病因處理,如脂肪肝、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溶血性貧血等都可致其偏高,具體處理方法各異。 一、脂肪肝 1.脂肪肝是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會影響肝臟正常功能,使膽堿酯酶分泌異常而偏高。 2.處理時要去除誘發(fā)因素,如戒酒、減輕體重、停用傷肝藥物等。常用藥物有維生素、多烯磷脂酰膽堿、還原型谷胱甘肽等,這些藥物可幫助改善肝功能,減輕脂肪堆積對肝臟的損害。 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1.甲狀腺功能亢進會導致內分泌紊亂,進而引起膽堿酯酶偏高。 2.根據(jù)病情嚴重程度,可采取治療甲亢的藥物(如丙基硫氧嘧啶、卡比咪唑、甲基硫氧嘧啶等)、放射性碘或手術治療。通過調節(jié)甲狀腺激素水平,可使膽堿酯酶逐漸恢復正常。 三、溶血性貧血 1.長期大量血紅蛋白降解可能引發(fā)膽紅素血癥,導致肝功能損害,出現(xiàn)膽堿酯酶偏高。 2.治療需根據(jù)病因和病情個體化進行,首先要消除誘因、控制感染,必要時輸注成分血緩解病情。常用藥物有環(huán)磷酰胺、葉酸、潑尼松等,以改善貧血狀況,減輕對肝臟的影響。 總結概況提示:膽堿酯酶偏高要明確具體病因,針對不同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包括去除誘發(fā)因素、使用特定藥物等,以恢復膽堿酯酶水平和身體健康。2025-09-12 10:44:55 -
Q 老年人腳水腫怎么消除A 老年人腳水腫可通過調整飲食、抬高下肢、適度運動、控制體重、避免久坐久站、治療原發(fā)病和就醫(yī)診治來消除,在消除腳水腫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身體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yī)。 1.調整飲食:減少鹽的攝入,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含鈉調味品和飲料。增加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橘子、土豆等,有助于促進鈉的排出。 2.抬高下肢:休息時可將腳部抬高,高于心臟水平,促進血液回流,減輕水腫。 3.適度運動: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強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huán)。 4.控制體重:過重會增加下肢負擔,導致水腫。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助于減輕水腫。 5.避免久坐久站:長時間坐著或站著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應適當活動。 6.治療原發(fā)病:如果水腫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心臟病、腎臟病等,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7.就醫(yī)診治:如果腳水腫嚴重、持續(xù)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癥狀,如疼痛、皮膚變色等,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醫(yī)生可能會根據(jù)具體情況開具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藥物,或采取其他治療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在消除腳水腫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身體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yī)。同時,遵循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護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2025-09-12 10:44:34 -
Q 這幾天是已經期間,老是頭暈,腿A 頭暈、腿軟可能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癥狀,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建議多休息、多喝水、保持飲食均衡,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如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或出現(xiàn)其他嚴重癥狀,應及時就醫(yī)。 1.感染新冠病毒后,身體會經歷免疫反應,這可能導致炎癥和不適癥狀,包括頭暈和腿軟。 2.感染可能影響身體的代謝和平衡功能,導致頭暈和腿軟。 3.長時間臥床休息或缺乏運動可能導致肌肉無力和頭暈。 4.服用退燒藥或其他藥物可能引起頭暈和腿軟。 5.低血糖、低血壓或貧血等健康問題也可能導致這些癥狀。 針對這些可能性,以下是一些建議: 1.確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2.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平衡。 3.攝入均衡的飲食,包括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 4.可以嘗試緩慢起身,避免突然改變體位,以減少頭暈的發(fā)生。 5.如果癥狀持續(xù)或加重,或出現(xiàn)其他嚴重癥狀,如呼吸困難、胸痛或意識不清,應及時就醫(yī)。醫(yī)生可以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和評估,確定具體原因并提供適當?shù)闹委熃ㄗh。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有特殊情況或個人病史,請及時告知醫(yī)生。同時,對于兒童、孕婦、老年人和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頭暈和腿軟可能需要特別關注,遵循醫(y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2025-09-12 10:44:33 -
Q 半夜睡醒出汗是怎么回事A 半夜睡醒出汗稱為盜汗,可能與環(huán)境、飲食、運動、感染、內分泌疾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腫瘤、貧血、心功能不全等有關。如盜汗持續(xù)或伴其他不適,建議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同時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1.生理性因素 環(huán)境因素:如果睡眠環(huán)境溫度過高、蓋的被子過厚,可能會導致出汗增多。 飲食因素:如果在睡前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者喝了咖啡、濃茶等,可能會刺激汗腺分泌,導致出汗增多。 劇烈運動:睡前進行了劇烈運動,身體產熱增加,也可能會導致出汗增多。 2.病理性因素 感染:如結核病,除了盜汗,還可能伴有低熱、乏力、咳嗽等癥狀。 內分泌疾?。喝缂谞钕俟δ芸哼M、糖尿病等,可能會導致代謝率增加,出現(xiàn)多汗的癥狀。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更年期綜合征、嗜鉻細胞瘤等,可能會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出現(xiàn)多汗的癥狀。 其他:如腫瘤、貧血、心功能不全等,也可能會導致盜汗的發(fā)生。 如果盜汗的癥狀持續(xù)時間較長或者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如血常規(guī)、甲狀腺功能、結核菌素試驗等,以明確病因,并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情緒穩(wěn)定等。2025-09-12 10:43:58 -
Q 感冒了體溫35.5正常嗎A 體溫35.5°C且無癥狀,可能正常,可復測或保暖觀察;伴其他癥狀,可能因測量有誤、環(huán)境寒冷、藥物影響或疾病所致,需就醫(yī)查明原因。兒童體溫偏低需就醫(yī)。 以下是一些可能導致體溫偏低的原因及建議: 1.測量誤差:測量體溫時,如果沒有正確掌握測量方法,可能會導致測量結果偏低。建議重新測量體溫,確保測量方法正確。 2.環(huán)境因素: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身體的代謝率會降低,體溫也可能會偏低。建議待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觀察體溫是否恢復正常。 3.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退燒藥、抗抑郁藥等,可能會導致體溫偏低。如果正在服用這些藥物,建議咨詢醫(yī)生是否需要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低血糖、貧血等,可能會導致體溫偏低。如果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以確定病因。 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兒童來說,體溫調節(jié)功能尚未完全發(fā)育成熟,體溫可能會比成年人偏低。如果兒童的體溫持續(xù)偏低或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 總之,如果你的體溫為35.5℃,且沒有其他不適癥狀,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注意保暖,避免過度勞累。如果伴有其他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以確定病因,并進行相應的治療。2025-09-12 10: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