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子宮內膜異位癥已經(jīng)不再陌生,但是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具體情況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怎樣形成的呢?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癥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看看下面的介紹。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卵巢內膜異位病灶可分為以下兩型
(1)微小病變型
卵巢的表面及表層可見灰紅色、棕色或藍紅色斑點及小囊,囊腫僅數(shù)毫米大小,有時可融合成桑葚樣結構,并有反復地穿破及出血,與周圍組織黏連甚緊。手術剝離時有咖啡色黏稠物流出。
(2)典型病變型
由于異位組織侵及卵巢皮質,在卵巢皮質生長,隨月經(jīng)周期激素的變化反復出血,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形似宮腔積血。囊內壓增加時,囊壁可出現(xiàn)小裂隙,內容物溢出,引起局部炎性反應及組織纖維化,導致卵巢與鄰近器官緊密黏連而固定于盆腔不能活動。
卵巢內可具有多個小腔,小腔之間有正常的卵巢結構,卵巢可因色素沉著,纖維增生而成為少血管的囊腫壁。囊腫較大時,壁內僅少部分尚光滑,而大多部分粗糙,上覆灰黃色、咖啡色或棕紅色的小斑塊。
囊內液呈黑色、柏油樣、巧克力色,有時也可以鮮紅色。因為囊內積血也可發(fā)生于卵巢黃體囊腫出血,因此確診要靠組織學的證實。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鏡下特點變化很大,有時缺乏典型的組織學改變。在卵巢表面的異位病灶,大多能見到較為完整的腺體組織;病灶較小的部位,也能看到類似正常的”內膜組織。
內膜組織侵入肌層如同樹根樣在子宮肌組織問摻雜增生,周圍沒有腦膜樣結構。這種組織對雌激素具有增生反應,但很少表現(xiàn)分泌反應。
這些病灶中腺組織可周期性脫落出血,血可順腺體流入官腔與月經(jīng)同時排除,也可閉積于不通官腔的腺體內,形成小的陳舊性血灶和小血池。散在性的稱腺肌病,集體成團的稱腺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