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醫(yī)
對周圍神經損傷,不論手術與否,均應采取下述措施,保持肢體循環(huán)、關節(jié)動度和肌肉張力,預防畸形和外傷。癱瘓的肢體易受外傷、凍傷、燙傷和壓傷,應注意保護。非手術療法的目的是為神經和肢體功能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傷后和術后均可采用。
1.防止癱瘓肌肉過度伸展
選用適當夾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如橈神經癱瘓可用懸吊彈簧夾板,足下垂用防下垂支架等。
2.理療、按摩及適當電刺激
保持肌肉張力,減輕肌萎縮及纖維化。
神經損傷后,原則上越早修復越好。銳器傷應爭取一期修復,火器傷早期清創(chuàng)時不作一期修復,待傷口愈合后3~4周行二期修復。銳器傷如早期未修復,亦應爭取二期修復。二期修復時間以傷口愈合后3~4周為宜。但時間不是絕對的因素,晚期修復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要輕易放棄對晚期就診患者的治療。
2、神經吻合術
(1)切除神經病變部位
先切除近側段假性神經瘤,直至切面露出正常的神經束,再切除遠側的瘢痕組織,亦切至正常組織,但又不可切除過多,否則因缺損過大,不易縫合。切除前要做好充分估計,做到胸中有數(shù)。如長度不夠,寧可暫時縫合不夠健康的組織,或縫合假性神經瘤,固定關節(jié)于屈曲位。4~6周后去除石膏固定,逐漸練習伸直關節(jié),使神經延長,三月后再次手術即可切除不健康的神經組織。
(2)縫合材料和方法
縫合材料可用人發(fā)或7~8“0”尼龍線??p合方法有神經外膜縫合法和神經束膜縫合法。前者只縫合神經外膜,如能準確吻合,多可取得良好效果,后者是在顯微鏡下分離出兩斷端的神經束,縫合相對應的神經束的束膜,此法可提高神經束兩端對合的準確性。但在手術中如何準確鑒別兩斷端神經束的性質(區(qū)別運動和感覺纖維),目前尚無迅速可靠的方法。因此,束膜縫合也存在錯對的可能性,且束間游離廣泛可損傷束間神經交通支。在良好的修復條件下,兩種吻合方法效果并無明顯差別,一般情況宜行外膜縫合,因其簡便易行,無需特殊設備和技能。在神經遠側端有自然分束的部位,宜采用束膜縫合法,對部分神經傷,在分出正常與損傷的神經束后,用束膜縫合法修復損傷的神經束。
3、神經轉移術和移植術
(1)神經轉移術
在手外傷,可利用殘指的神經轉移修復其它神經損傷手指的神經。在上肢,可用橈神經淺支轉移修復正中神經遠側的感覺神經或尺神經淺支。在臂叢根性損傷時,可用膈神經轉移修復肌皮神經、頸叢運動支轉移修復腋神經或肩胛上神經等。
數(shù)條大神經同時損傷時可利用其中一條修復其它重要的神經。在上臂損傷時,如正中、尺、橈及肌皮神經均有較大缺損,不能作對端吻合,可取用尺神經分別移植修復正中、肌皮和橈神經。
②電纜式神經游離移植法
如用于移植的神經較細,則須將數(shù)股合并以修復缺損的神經。先將移植的神經切成多段,縫合神經外膜,形成一較大神經,再與待修復的神經縫合,此法因神經束對合不夠準確,效果不肯定。
(1)環(huán)形切除斷端神經外膜1厘米,分離出各神經束,切除神經束端瘢痕;
(2)神經束間縫合完畢;
(3)尺神經和正中神經損傷;
(4)6周后切斷游離尺神經近側,帶蒂移植與正中神經遠端吻合。
4、肌肉轉移術
5、術后處理
(1)屈曲膝關節(jié)吻合坐骨神經;
1.解除骨折端的壓迫骨折引起的神經損傷,多為壓迫性損傷,首先應采用非手術療法,將骨折手法復位外固定,以解除骨折端對神經的壓迫,觀察1~3月后,如神經未恢復再考慮手術探查。
2.保持關節(jié)動度預防因肌肉失去平衡而發(fā)生的畸形,如足下垂可引起馬蹄足,尺神經癱瘓引起爪狀指。應進行被動活動,鍛煉關節(jié)全部動度,一日多次。
3.鍛煉尚存在和恢復中的肌肉,改進肢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