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血栓形成最常見的原因,以至于最新的腦血管疾病分類將腦血栓形成更名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
動脈硬化的發(fā)生與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脂過高、高血壓以及血流動力學異常有關。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被認為與血脂過高,特別是一種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物質含量過高有關。也與生活方式、營養(yǎng)和遺傳因素有關。如吃進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過多;體力活動過少;肥胖、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有同樣疾病)等。最新的研究發(fā)現,動脈粥樣硬化與載脂蛋白等基因突變有關,后者是一種與脂肪代謝有關的蛋白質。?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疾病,發(fā)生在不同的器官便產生相應的疾病。如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就會得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腦動脈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在供應腦部的大、中動脈,最容易發(fā)生狹窄的部位在頸部頸總動脈分叉處、椎動脈進入顱腔處、以及基底動脈起始和分叉處。由于血管內膜的破潰、脂質沉積形成斑塊,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沉積在斑塊上面并發(fā)生機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變窄,導致腦供血不足。如果病變進一步發(fā)展,血管腔嚴重狹窄甚至完全閉塞,或在狹窄的基礎上由于血液粘稠度高(俗稱血稠),在斑塊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發(fā)生這根血管供血區(qū)的腦細胞缺血壞死。?
(二)較少見的引起腦血栓形成的病因?
各種動脈炎癥,如感染性動脈炎(結核性、寄生蟲性、膿毒性等)、膠原病性動脈炎(如一種叫做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疾病)、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等。各種疾病引起的高凝狀態(tài),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于長期缺氧所造成紅細胞異常升高、懷孕早期的婦女由于嘔吐脫水加之雌、孕激素的升高造成高凝狀態(tài)都可能誘發(fā)腦血栓形成。此外,有一種少見的以紅細胞增多為特點的疾病叫“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得這種病的患者也容易患腦血栓形成。?
如何確認得了腦血栓?
要確認究竟是不是得了腦血栓形成,光靠上述的臨床表現和醫(yī)生的檢查還不夠,還需要以下必要的儀器及化驗檢查輔助。?
(一)頭顱CT?
CT掃描是診斷腦血栓形成較方便、便宜的檢查。它可明確腦組織壞死(即腦梗塞)的部位、大小、腦水腫的程度等對治療有指導意義的信息。但在發(fā)病24小時以內常不能發(fā)現病灶,此時CT掃描的意義在于排除腦出血,為及早開始治療爭取時間。此外,CT的不足在于對腦干、小腦的病灶顯示不良。?
(二)頭顱磁共振掃描(MRI)?
該檢查可彌補頭顱CT在24小時內不能發(fā)現病灶、及對某些部位病灶顯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尚能顯示較大的閉塞血管。其不足之處在于價格較貴,醫(yī)院的擁有率不高。而且有些患者由于體內有不能取出的金屬物品,如心臟起博器、金屬牙齒、骨折釘等而不能進行此項檢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三)腦血管造影?
該檢查可發(fā)現血管狹窄和閉塞的部位,在早期(發(fā)病6小時以內)尚可直接將溶栓藥物注入狹窄或閉塞處進行溶栓,缺點是有一定的損傷和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