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怎么辦呢?這是很多女人都比較關心和在意的問題,所以針對大家的疑問今天我們的小編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因為月經不調長期不治的話就會導致不孕不育,所以大家應該重視哦!
中醫(yī)治療月經不調,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失去正常規(guī)律性,其特征是: 經期提前或錯后7天以上為月經先期或后期; 月經周期或前或后沒有規(guī)律為月經先后不定期; 月經量或多或少為月經過多或過多少; 色、質改變異常與經期、經量異常同時發(fā)生。
月經不調的原因有很多,精神因素、日常不良生活習慣、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器質病變或藥物等都會引起月經不調。月經不調對女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月經不調是不孕的信號:月經不調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特別是器質性原因引起的月經不調得不到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影響日后生育。
月經不調會引起色斑、暗瘡等。月經不調使許多女性面部出現(xiàn)色斑、暗瘡。其實這些色斑、暗瘡是那些化妝品解決不了的,因其是機體病變的反映,尤其是月經不調及一些癌癥、肝硬化等病癥的外在表現(xiàn)。如果不及早診治,不但影響美容,而且還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防范月經不調的危害。
月經不調女性行經期間,經血大量流失導致氣血虧損。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就會轉化為周期性或是其它類型較為嚴重的頭痛或出現(xiàn)貧血現(xiàn)象,會引起女性頭痛,并伴有頭暈、心悸少寐,神疲乏力等癥狀。
中醫(yī)怎樣治療月經不調?
中醫(yī)認為,經不調以腎虛、肝郁兩者為主,脾虛血瘀較為少見。治療宜補虛瀉實,不可過用香燥或滋膩之品。
腎虛證:月經先后無定期、量少或多,色淡紅、質偏稀,伴頭昏,腰酸,小便頻數(shù),夜寐欠佳,舌質淡紅或干裂,舌苔少,脈細數(shù)或沉弱無力。治宜養(yǎng)血補腎,兼以調經。藥用:炒當歸、赤芍、淮山藥、山萸肉、熟地、炒丹皮、茯苓各 15 克,川斷、菟絲子各 12 克,炒荊芥、五味子各 5 克。水煎服,日服 1 劑,經后期開始服, 5 日為 1 療程。
肝郁證: 經周期或先或后,經量或多或少,色正常或暗紅,質稀或粘,有小血塊,行而不暢,小腹脹 痛,胸悶不舒,兩乳作脹,或時作痛,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舌苔黃白而膩,脈弦細。治宜疏肝解郁,養(yǎng)血調經。藥用:炒當歸、赤芍、白芍、炒白術、茯苓各 15 克,炒柴胡 6 克,陳皮、制香附各 5 克,焦山楂、炒丹皮、炒川斷各 10 克。水煎分服,日服 1 劑,經前、經期服, 5 日為 1 療程。
脾虛證: 經周期先后不一,量或多或少,色淡紅,無血塊,腹不痛,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神疲乏力,腹脹矢氣,大便易溏,經行大便秘 溏,夜寐較差,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膩,脈象細弱。治宜補益心脾,調養(yǎng)沖任。藥用:黨參、黃芪各 15 30 克,炒白術、茯苓、茯神各 12 克,木香、炒棗仁、廣陳皮、炙甘草、炙遠志各 6 克,合歡皮 10 克。水煎分服,日服 1 劑,經后期服, 5 日為 1 療程。
血瘀證:月經先后無定期,經量乍多乍少不定,經色紫暗,質粘有血塊,小腹疼痛拒按,胸悶煩躁,口渴不喜歡,舌質淡紫,有瘀斑,脈象弦細或澀。治宜活血化瘀,理氣調經。藥用:炒當歸、桃仁、紅花、山楂、澤瀉各 12 克,烏藥、青皮、木香各 6 克,益母草 30 克,川斷 10 克。水煎分服,日服 1 劑,經前、經期服, 5 日為 1 療程。
中醫(yī)治療月經不調,重在調和氣血,疏肝理氣。中醫(yī)理論認為,經血為血所化。如果血液得到溫煦,就能就暢自如;血液遇寒就盒讓氣血運行受到阻礙,發(fā)生月經驟止、痛經、閉經;血液感受熱邪就會肆行無忌,產生產生月經量多、月經提前等癥。所以,調經重在調和氣血,讓氣血運行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