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腎移植的遠期預后和通過增加供體而增加腎移植的數(shù)量,是現(xiàn)今腎移植面臨的兩大問題。本文扼要介紹影響腎移植遠期預后的主要因素,以及可能有助于克服供體短缺的一些措施。
1、影響腎移植遠期預后的主要因素
影響腎移植遠期預后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
1.1移植中心效應
美國一項對27000多例尸體腎移植的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移植中心,其移植腎1年存活率從52%到100%不等,移植腎半壽期(a graft half-life)從3年到25年不等。目前認為,移植中心效應是影響腎移植預后最重要的因素,僅次于HLA相同孿生同胞間移植對移植效果的影響。
1.2受體(患者)年齡
新近,歐洲透析移植協(xié)會報告,20歲以下患者移植腎的5年存活率明顯低于其它年齡組。另據(jù)報道,55歲以上患者移植腎的存活率低于15~54歲患者。兒童患者移植腎存活率較低,其原因主要與排斥反應比較頻繁且嚴重有關;老年患者移植腎預后較差,則與老年死亡率較高有關。
1.3受體在術前體內即存在的抗體水平
腎移植患者體內致敏的淋巴細胞毒抗體數(shù)量愈多,術后移植腎失功的可能性愈大。Feucht和Opelz報道,術前患者體內存在的致敏淋巴毒抗體<10%,移植腎失功風險較小,淋巴毒抗體>50%,風險則相當高,淋巴毒抗體在11%~50%,介于上述二者之間。高敏患者,HLA配型相符程度對移植腎效果有明顯地影響。移植術前,若通過免疫吸附或血漿置換清除體內的致敏抗體,則可以改善患者的預后。
1.4患者原發(fā)疾病
腎移植術后,患者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可復發(fā)并導致移植腎功能衰竭。其中,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復發(fā)率較高,特別是兒童患者,可導致24%的移植腎功能衰竭;其次是膜增性腎炎Ⅱ型,可導致19%移植腎功能衰竭;其它類型的原發(fā)性腎炎可導致約4%移植腎功能衰竭。移植腎功能衰竭多發(fā)生在腎移植數(shù)年以后,但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是個例外,2/3病例在2年內出現(xiàn)。
同典型的原發(fā)性腎炎相比,繼發(fā)性腎臟病如止痛劑腎病,腎淀粉樣變性,多發(fā)性動脈炎腎損害患者,腎移植術后移植腎的存活率較低。其原因主要與繼發(fā)性腎臟病死亡率較高有關,但狼瘡性腎炎和韋格納肉芽腫腎損害患者移植腎的存活率與原發(fā)性腎臟病者相當。
1.5HLA配型相容程度
移植國際協(xié)作研究組最近的大樣本統(tǒng)計資料顯示,隨著HLA配型錯配位點數(shù)目的增加,即使在環(huán)孢霉素A時代,尸體腎移植患者移植腎的存活率也逐步降低。但移植中心效應、第二次腎移植等因素,對腎移植預后的影響,比HLA配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