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形成的致病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其侵入途徑是通過乳頭皮膚的破損處入侵。初產婦在嬰兒吮吸乳頭時,常有不同程度的皸裂、糜爛或細小潰瘍。給細菌入侵制造方便之門。細菌可經此入口沿淋巴管擴散道乳腺實質,形成感染病灶。通過乳腺導管開口,上行到乳腺小葉,在擴散到乳房間質。乳汁郁積是病因中的重要因素。乳頭的內陷、急性,導管的先天性不通暢,產婦授乳經驗不足,常不能使乳汁得以充分排空,以致乳汁郁積,為細菌的繁殖創(chuàng)造條件。
產褥期乳腺炎是產褥期的常見病,常常繼發(fā)于乳頭皸裂、乳房過度充盈、乳腺管阻塞。
1、乳頭皸裂
通常是由于哺乳姿勢不正確,嬰兒未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吮在口內,且固定于一側的哺乳時間過長所致。
2、乳腺管阻塞
常見于繼發(fā)性的乳汁淤積,不完全吸空乳房、不規(guī)律性經常哺乳及乳房局部受壓是其主要原因。乳汁淤積也多見于乳頭發(fā)育不良者(如乳頭凹陷),影響了哺乳的進行。另外,初產婦的乳汁中含有較多的脫落上皮細胞,更容易引起乳腺管的阻塞,使乳汁淤積加重。
3、細菌入侵
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少見于鏈球菌。
(1)細菌可直接經乳管侵入,因由乳汁淤積潴留,容易感染。因潴留的乳汁易分解,分解的產物為酸性不僅對乳腺管有刺激,而且是細菌繁殖很好的培養(yǎng)基。
(2)細菌可通過乳頭小創(chuàng)口或裂縫進入,經淋巴管侵入乳葉間質形成蜂窩織炎。
(3)產褥期產婦身體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可經血循環(huán)引起乳腺感染。
(4)另一條感染途徑是由嬰兒體內的病原菌(如口腔、鼻咽部感染)在哺乳時直接沿乳腺管逆行侵入乳腺小葉、在淤積的乳汁中生長繁殖引起乳腺感染。
4、乳汁淤積
(1)初產婦哺乳無經驗,乳汁多,嬰兒往往不能把乳汁吸盡,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積在腺小葉中,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初產婦的乳汁中含有比較多的脫落上皮細胞,易引起乳腺管的堵塞,使乳汁淤積加重。乳汁的淤積促使急性炎癥發(fā)生。
(2)初產婦如孕期不經常擦洗乳頭,上皮脆弱,小兒吸吮時間過長,乳頭表皮浸軟,易發(fā)生皸裂,發(fā)生皸裂后嬰兒吸吮引起母親劇烈疼痛,影響充分哺乳,乳房不易排空,乳汁易淤積。此外,乳頭發(fā)育不良,短平、小、內陷等,乳汁更易淤積。
溫馨提示:產后機體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也為感染創(chuàng)造了條件,乳頭部潮濕與溫度的升高,更易造成細菌的感染,免疫力良好者,病變可以停留在輕度炎癥或蜂窩織炎期,可以自行吸收。免疫力差者,易致感染擴散,形成膿腫,甚至膿毒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