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肝臟有病時可反映在全身許多方面,例如消化功能障礙,致食欲減退、厭油、惡心、嘔吐等;肝細胞損害,致血清轉氨酶等酶類增高,而膽堿脂酶降低,可致乏力、易倦、思睡等;膽色素代謝異常,可致黃疸;糖代謝障礙,可致血脂含量改變,膽固醇合成及酯化能力降低;脂肪代謝障礙可形成脂肪肝;白蛋白合成障礙,嚴重時導致腹水、胸水等;維生素類代謝障礙,可致皮膚粗糙、夜盲、唇舌炎癥、浮腫、皮膚出血、骨質疏松等;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可致牙齦出血、鼻出血等;激素代謝異常,可致性欲減退、月經失調、皮膚小動脈擴張,出現(xiàn)蜘蛛痣、肝掌、臉色黝黑等。
肝功的化驗包括很多的項目,具體的各項異常有什么意義,詳見如下。
1、ALT
是診斷肝細胞實質損害的主要項目,其高低往往與病情輕重相平行。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活動,ALT均可升高。但ALT缺乏特異性,許多肝疾和肝外疾患均可升高。另外,ALT活性變化與肝臟病理組織改變缺乏一致性,有的嚴重肝損患者ALT并不升高。
2、AST
AST廣泛分布于體內多組織器官,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腎次之,它是由同功酶ASTs與ASTm組成,前者位于細胞漿,后者位于細胞線粒體中。AST升高的意義在診斷肝炎方面與ALT相似,在一般情況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說明肝細胞損傷、壞死的程度比較嚴重。如果測定其同功酶則意義更大,輕度肝損時僅有AST升高,而重度損害則ASTm明顯升高。
3、堿性磷酸酶-ALP
由三種以上同功酶組成,即肝臟型、腸型(含量極微)及胎盤型(僅見于中后期孕婦),還有一部分來自骨骼。ALP經由膽道排出。由此,肝臟疾患出現(xiàn)排泄功能障礙,膽道疾患、骨骼疾患均可使ALP上升。正常參考值(30—90).
4、谷氨酰轉移酶-GGT
健康人GGT水平甚低(〈40單位),主要來自肝臟,少許由腎、胰、小腸產生。(GGT)在反映肝細胞壞死損害方面不及ALT,但在黃疸鑒別方面有一定意義,肝臟內排泄不暢(肝內梗阻)和肝外梗阻,以及肝硬化、肝腫瘤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均可升高。
5、血清總膽紅質(TB)和直接膽紅質-Bc
肝病出現(xiàn)黃疸,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如Bc明顯升高,提示為梗阻性黃疸。
6、總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xiàn)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7、總膽固醇(Ch)及膽固醇酯-cbE
可了解肝病時脂質代謝障礙情況,阻塞型黃疸時Ch可增加,脂肪肝時也可能增加,如嚴重肝臟損害,Ch和cbE均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