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失調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科疾病,共濟失調的檢查是多數(shù)的人不知道的,專家提醒我們共濟失調癥狀一出現(xiàn)就及時的治療,做好檢查是取得好的療效的手段。早期做好共濟失調的檢查是我們了解病情以及有效治療疾病的關鍵,準確的檢查是我們選擇治療方法及治療方向的依據(jù)。那么,共濟失調需要做哪些常規(guī)檢查呢?下面我們來看看相關專家針對共濟失調的檢查的講解。
共濟失調需要做哪些常規(guī)檢查
1.姿勢平衡,坐位姿勢異常時,可見軀干搖晃,兩腿外展以保持平衡,兩腿并攏則坐不穩(wěn)。站立姿勢異常時,兩足分開(足基底寬),軀干搖晃。小腦蚓部病變時,向前后或左右搖晃;小腦半球一側病變或一側前庭病變向病灶側傾斜。
2.步態(tài),異常步態(tài)為走路蹣跚,兩足分開,足基底加寬,不能走直線,步幅小,不規(guī)則。檢查時可令小兒睜眼及閉眼向前行走,并令突然轉彎?;蛄钔蝗煌2?,再開始行走。足尖走路、足跟走路;向前走,再倒退走;蹲下,站起來;單腳跳等動作可以顯示較輕的共濟失調。小腦半球一側病變時走路向病灶側傾斜;繞椅子順時針方向行走時,右側小腦半球病變者向椅子撞擊。
3.指鼻試驗,小兒一上肢伸直外展,再用食指尖觸自己鼻尖。以不同方向、速度、睜閉眼反復進行。或做指一指鼻試驗:小兒用食指尖先觸及醫(yī)生食指,再摸自己鼻尖,反復進行。兩側比較。異常時動作快慢輕重不一,不協(xié)調,或出現(xiàn)意向性震顫。小腦半球病變時病灶同側的指尖接近目標時常超過目標(辨距不良)。感覺性共濟失調時睜眼無困難,閉眼時指鼻困難。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顫常在同一動作出現(xiàn)。
4.快速輪替動作試驗,小兒前臂做快速交替性旋前、旋后動作,重復數(shù)次,觀察其動作是否流暢、規(guī)則、有節(jié)律。或做拇指與食指快速反復對合;兩手同時抓緊與松開;足趾連續(xù)輕擊地面;連續(xù)拍打對側手背等動作。在小腦損害時可見動作笨拙、節(jié)律不齊、緩慢不穩(wěn)。
5.反跳試驗,小兒兩上肢向前平伸、閉目,醫(yī)生用手分別或同時向下推動其前臂。有小腦病變時,患側上肢的上下擺動幅度過大。
6.反擊現(xiàn)象 小兒肘關節(jié)屈曲,醫(yī)生握其前臂用力拉開,同時囑小兒給以阻抗,醫(yī)生突然松手。正常時小兒前臂有輕度反擊,小腦病變時反擊過度,手可擊于胸部或面部。
7.跟膝脛試驗,小兒仰臥,將一側下肢舉起,屈膝,將足跟放在對側膝蓋上,再將足跟沿脛骨前緣向下滑動。反復數(shù)次。兩側比較。小腦病變時舉腿及觸膝時有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顫,沿脛骨下移時搖晃不穩(wěn)。感覺性共濟失調時,足跟找不到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