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一種食管鱗狀上皮或腺上皮產(chǎn)生的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惡性病變。如果不仔細護理的話很容易造成食道癌的復發(fā),在食道癌的護理上面大部分人都是僅僅在注意飲食上面,食道癌的護理應該從日常護理上面下手其次才是飲食護理,那么下面就由小編我來為大家介紹下食道癌的護理方法都有哪些。
食道癌的護理
1、安置適當體位
未清醒前平臥位,頭偏向一側(cè),防止嘔吐吸入氣管內(nèi)。術后常規(guī)吸氧及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取半臥位,鼓勵及協(xié)助患者在床上經(jīng)常變換體位,盡早下床活動,改善呼吸及循環(huán)功能,利于引流。
2、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
保持固定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狀并認真記錄;若術后3小時內(nèi)胸腔閉式引流量在每小時100ml,呈鮮紅色并有較多的血凝塊,患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少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現(xiàn),應考慮活動性出血;如果引流液中有食物殘渣,則提示食管有吻合口瘺,若引流液量多,由清亮轉(zhuǎn)渾濁,提示有乳糜胸。
每日更換引流液一次,嚴格無菌操作;將管道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屬,嚴防管道脫落,鼓勵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地咳嗽排痰。術后72小時后無引流液流出,經(jīng)胸片證實肺擴張,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繼續(xù)觀察患者呼吸情況,有無氣促、胸悶等不適,以及局部有無滲液、出血、漏氣、皮下氣腫等,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
3、胃腸減壓的護理
術后留置胃腸減壓管,目的是減輕腹脹,減少殘胃脹氣對吻合口的影響。妥善固定胃管和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記錄好長度并在鼻尖處做記號;向患者及家屬反復交代,各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各班嚴格床旁交接,以防脫出或自行拔除。一經(jīng)脫出,避免盲目重插,以免損傷吻合口。
保持胃腸減壓管通暢,觀察記錄引流液的性質(zhì)、量。術后24~48小時引流出少量血液,應視為正常,如引出大量血液應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
保持通暢,必要時用少量生理鹽水沖洗胃管并及時抽除。胃腸減壓管保留5~7天,以減少吻合口張力,以利愈合。拔管前1天,暫停引流,口服少量溫涼流質(zhì)飲食,無不適,即可拔管。每日口腔護理兩次,可坐起的患者,鼓勵患者自己漱口刷牙,清潔效果更好。
4、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的護理
食道血供呈節(jié)段性、缺乏漿膜層,故吻合口愈合較慢,術后應嚴格禁食和禁水,每日由靜脈補液。術后24~48小時,腸蠕動恢復后,經(jīng)導管滴入營養(yǎng)液,如混合奶、菜汁、果汁、米湯等。注入量可由第一天的500ml,分2~3次滴注,以后每天根據(jù)患者的耐量增加至1500~2000ml。
輸注時患者應取頭高30°~45°或半坐臥位,以防止誤吸。滴注前注意管道長度,確保注入腸道;注入溫度以38℃左右為宜;滴注后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以清潔鼻飼管內(nèi)腔,防止食物粘堵管腔,然后以無菌紗塊包扎鼻飼管,并妥善固定鼻飼管根部,防止滑脫。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瀉、腹脹等情況。十二指腸營養(yǎng)管可維持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