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風邪、濕邪、熱邪、血虛、蟲淫等為奶癬致病的主要原因,以疏風祛濕、清熱解毒、養(yǎng)血潤燥、活血化瘀為原則,以達到驅邪扶正止癢治愈之功效。
一、奶癬的中醫(yī)治療
治療當辨證:風熱盛者,治則宜清熱祛風;若濕熱重者,宜清熱祛濕。外治:干型者可用潤肌膏之類;濕型宜用文蛤散,主要藥物:文蛤、輕粉、點紅川椒。先將文蛤打成細塊,鍋內炒黃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煙起為度,入罐內封口存性。次日入輕粉研為細末,罐收貯,香油調搓。與此同時,乳母宜忌辛辣油膩等助熱飲食。
1.黃柏面30克,寒水石面15克,青黛面3克。將藥物用香油調涂患處,每日搽2次。
2.黃連30克,枯礬15克。將藥物共研細末加凡士林適量,配成軟膏外涂患處。
3.地骨皮30克,鮮女貞葉60克,川黃柏15克,青黛30克,生大黃30克,松花粉30克,枯礬9克。將前鮮女貞葉及地骨皮煎湯,放至溫熱后洗患處,洗后用毛巾吸干水分,將后面5味藥共研成的極細粉搽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連續(xù)使用3-5天可治愈。
4.生大黃12克,川連12克,黃柏12克,苦參12克,蒼耳子12克。將藥物加水煎湯,外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15分鐘。若滲出液量多,可加枯礬15克。
5.茶葉末30克。將藥物加水煎湯,趁熱外洗患處。之后用藥物敷患處。每日2-3次。適用于皮膚褶皺出現(xiàn)紅腫潰爛的濕疹。
6.僵蠶適量。去嘴研磨,加水煎湯,外洗患處。1日1次或2日1次。
二、奶癬西醫(yī)治療方法
1.內治法
制毒菌素片,并內服復合維生素B,也可口服克霉唑、曲古霉素、苯海拉明糖漿、撲爾敏等。
(1)0.2%苯海拉明糖漿1-2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
(2)撲爾敏0.35毫克/公斤體重/日,分3-4次口服。
2.外治法
常用的藥物有復方雷鎖辛擦劑,冰醋酸溶液,水楊酸酒精,克霉唑霜,噻苯達唑霜,汗斑藥,復方苯甲酸軟膏,硫酸鈉,殺烈癬軟膏,雙氯苯咪唑霜,十一烯酸藥水,月桂酸酒精等。
在家里,可用以下幾種藥進行治療。
(1)糜爛滲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濕敷,再外搽氧化鋅油,滲液減少時外涂硼鋅糊,每天2-3次。
(2)干燥型者可外搽2-5%黑豆餾油或煤焦油軟膏或涂可的松、膚輕松軟膏,每日2-3次。
3.紫外線照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